寰宇集团的惊天惨剧与随之而来的舆论风暴,如同在这个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城市上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余波阵阵,经久不息。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话题总也绕不开那“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诡异警告,以及寰宇集团那跌入谷底的股价和沦为笑柄的声誉。
处于这场风暴另一个漩涡中心的“清言书院”,却呈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书院依旧每日开讲,座无虚席,甚至因为这场风波,吸引了更多好奇、探寻乃至敬畏的目光。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想看看这位一手“引燃”了这场大戏的说书先生,会对此作何反应。
是沾沾自喜?是幸灾乐祸?还是急于撇清关系?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沈清言登台了。他依旧是一袭干净的青衫,面容平和,眼神温润,仿佛外界那滔天的舆论与他毫无干系。他今日要讲的,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在洪七公指点下,修炼降龙十八掌“亢龙有悔”这一招的精要,阐述那“有余不尽”、留有余地的武学至理。
他讲得深入浅出,将一招看似刚猛无俦的掌法,剖析出其蕴含的哲理与分寸感,台下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暂时忘却了外面的纷扰。
一段精彩的演述告一段落,沈清言照例端起茶杯,润了润喉咙。台下异常安静,所有人都预感到,他或许要说些什么。
果然,放下茶杯后,沈清言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洞察世事的淡然笑意,用他那特有的、不疾不徐的语调,仿佛闲谈般说道:
“近日,坊间颇多传闻,沸沸扬扬。”他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沈某也有所耳闻,似乎是有几位商界的朋友,对沈某前些时日提及的某些前朝野史、江湖秘闻,产生了……嗯,过于浓厚的兴趣。”
他语气平和,听不出任何情绪,就像在谈论一件与己无关的趣事。
“尤其是一门据传是前朝太监所创,威力尚可,却走了极端路子的……嗯,权且称之为‘武功’吧。”他刻意顿了顿,用了“威力尚可”、“走了极端路子”这样轻描淡写的词汇,与之前渲染其恐怖威力形成微妙对比,更凸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听闻那几位朋友,求‘宝’心切,不惜亲身涉险,前往某些……嗯,沈某也未曾踏足过的险恶之地探寻。”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惋惜,如同看到不懂事的后辈误入歧途,“结果嘛,诸位想必也听说了。福缘不够,心性不足,强求那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非但无功而返,反而惹了一身……麻烦,着实令人扼腕。”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他承认了自己是信息的“源头”(说书人讲述故事天经地义),但完全撇清了自己与寰宇集团行动的直接关系(“未曾踏足”、“险恶之地”)。他将寰宇集团的惨败,归结为“福缘不够”、“心性不足”、“强求反遭其害”,将一场血腥的阴谋与贪婪的覆灭,轻飘飘地定性为“求宝不得反惹麻烦”的寻常事故。
最后,他目光变得略显深邃,语气也凝重了几分,仿佛在阐述一个普世的道理:
“可见,这世间万物,自有其缘法。武功传承也好,机缘宝物也罢,乃至人世间的功名利禄,终究讲究一个‘德需配位’。心术不正,贪欲过盛,即便机缘摆在眼前,也如镜花水月,触之即碎,甚至反噬自身。唯有持身以正,心性澄明,方能承载其重,得窥大道真谛。”
“德需配位”四个字,他说得清晰而缓慢,如同洪钟大吕,敲在每个人的心头上。
台下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议论声。
“沈先生说得太对了!就是德不配位!”
“寰宇集团那是自己作死,贪心不足蛇吞象!”
“沈先生早就提醒过那武功邪门,有伤天和,他们不听,怪谁?”
“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风范!看得透,说得明,还不居功自傲!”
“以后谁再说沈先生是骗子,我第一个不服!”
沈清言这番姿态,可谓高明至极。他既没有落井下石,显得小家子气;也没有急于辩解,显得心虚。他只是以一个超然物外的“说书人”和“洞察者”的身份,轻描淡写地评论了几句,便将寰宇集团的惨败归结于其自身的“德不配位”与“心性不足”,完美地将自己从这场风波中摘了出来,反而进一步巩固了他“世外高人”、“文明引路人”的正面形象。
那些原本或许因为此事而对沈清言产生一丝忌惮或怀疑的人,在听到他这番从容不迫、充满哲理的回应后,那点疑虑也烟消云散,转而更加钦佩他的气度与智慧。
后台,侯小天一边整理着听众打赏的物件,一边咧着嘴傻笑,低声对旁边正在闭目养神的琴剑先生说道:“琴老,您看我们老大,这手段,这气度!几句话就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还顺带教育了那帮不开眼的家伙!高,实在是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说书人还是救世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说书人还是救世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