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谷正文的数据分析小组在蔡孝乾海量口供的泥沼中艰难跋涉、试图勾勒出“密使一号”模糊轮廓的同时,另一条战线上的较量,却在一种近乎凝固的死寂中进行着。朱谌之(朱枫)被从舟山秘密押解回台北后,便被投入保密局看守所那间与世隔绝的特别医疗监房。这里,成为了意志与意志直接碰撞的角斗场。
与蔡孝乾的滔滔不绝形成残酷对比,朱谌之选择了绝对的沉默。这种沉默,并非虚弱或绝望,而是一种积极的、强大的、带有蔑视意味的抵抗。她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将所有投向她的试探、威逼、利诱,都无声地吞噬、消解。几次三番的审讯,无论是谷正文的亲临,还是各路“专家”的轮番上阵,结果都一般无二:她或闭目不语,或仅以“无可奉告”四个字应对,眼神平静得令人心悸。
这种油盐不进的态度,让惯于撬人嘴巴的保密局特务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一丝隐隐的不安。常规的审讯手段,在她身上完全失效。继续高强度逼问,不仅徒劳,更可能将她本就虚弱的身体推向崩溃,导致“人证”的彻底消失。谷正文不得不下令,暂时降低审讯强度,转为以“维持生命,观察消耗”为主的羁押策略。
然而,谷正文并未真正放弃。作为一名老辣的特工头子,他深信“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朱谌之的嘴巴可以紧闭,但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却是不会说话的“证人”。在物理层面,这些物品或许已被她销毁大半,但现代刑侦技术,却可能从最细微的残留中,读出惊天的秘密。于是,在审讯暂时陷入僵局之际,一场在微观世界里展开的、静默无声的 forensic(法庭科学)攻坚战,悄然拉开了序幕。
一、 证物室的“解剖台”
保密局技术鉴定处的证物分析室,成了新的战场。这里没有审讯室的硝烟,只有仪器运转的低鸣和化学试剂的刺鼻气味。工作台上,摆放着从朱谌之身上及舟山寓所搜获的、为数不多但至关重要的物品:她被咬变形的那枚金戒指碎片、她穿着的衣物(特别是内衣夹层可能残留的微量物质)、以及从存济医院病房和她体内洗胃液中提取到的残留物样本。
负责此项工作的是技术处最顶尖的几位专家——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化学分析师老林,以及年轻但技艺精湛的显微痕迹鉴定员小周。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从这些“废物”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二、 金戒指的“遗言”
那枚被朱谌之咬碎的金戒指,是首要分析目标。老林戴着白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扭曲的碎片,在高强度灯光下仔细观察。
“纯度很高,是软金。”他喃喃道,“咬合力惊人……求死之心,何其决绝。”但他关注的不是这个。他将碎片放入精密天平称重,记录数据,然后使用显微探头仔细检查断裂面和表面残留物。
“看这里,”老林指着显示屏上放大数百倍的图像对小周说,“断口有细微的、不同于金属本身的晶体残留。还有,戒指内侧的沟壑里,有极微量的有机物附着。”
初步的化学点滴试验显示,这些晶体残留物成分复杂,并非普通污垢,而有机物则疑似干涸的血迹与唾液的混合物。老林判断,这枚戒指可能不仅是简单的饰物或用于自戕的工具,其材质或附着物本身,或许就藏有秘密。他小心翼翼地刮取微量样本,准备进行更精密的光谱分析和毒物检测,以确定是否被用于隐藏或传递某种化学信息(如密写药剂的载体)。
三、 衣襟上的“密码”
小周则专注于朱谌之的衣物。他使用特殊的光源(如多波段紫外灯)反复照射衣物的每一寸布面,特别是领口、袖口、内衣夹层等容易忽略的部位。
“有发现!”小周突然低呼一声。在紫外灯的照射下,一件贴身内衣的腋下部位,显现出几处极其淡薄的、若非借助仪器绝难发现的荧光反应!这种荧光斑迹不规则,像是汗液浸染后留下的特殊印记。
老林立刻过来,取样进行化验。结果显示,荧光物质含有某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与保密局档案中记录的、中共特工曾使用过的某种密写药水的主要化学成分高度吻合!虽然药水本身已被处理或挥发,但其与人体汗液混合后产生的微量残留,却在精密仪器下露出了马脚。
“她用过密写……而且就在近期!”老林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这证实了朱谌之在进行秘密通讯,且手段专业。
四、 胃容物的“情报”
最关键的发现,来自对朱谌之洗胃液残留物的显微分析。在离心分离后,小周在显微镜下,从浑浊的沉淀物中,发现了几片极其微小、半透明的、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的碎片。它们与食物残渣和胃粘膜组织混在一起,几乎被忽略。
“这是……?”小周将碎片小心提取,置于更高倍率的显微镜下。碎片的材质特性显现出来——硝化纤维素,一种常用于制作微缩胶卷基底的材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梦回沉默的荣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梦回沉默的荣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