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心里一紧,孙大壮的娘孙大娘,是队里有名的老寒腿,多年风湿,身体一直不好。他立刻背上药箱,跟着孙大壮跑到他家。
低矮的土坯房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亲戚邻居。孙大娘躺在炕上,面色灰暗,呼吸微弱,四肢冰冷,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孙大壮媳妇在一旁抹眼泪:“娘今天早上就说心口憋得慌,喘不上气,以为是老毛病,没在意,下午就……就这样了!”
凌风上前仔细检查。脉象沉微欲绝,舌质紫暗,苔白腻。心前区叩诊浊音,听诊心音低钝,伴有细湿罗音。这是心阳虚衰、水气凌心射肺的危候!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水肿!病情极其凶险!
“快!把人扶起来!后背垫高!窗户打开一点通风!”凌风一边紧急处置,一边快速思考。常规的温阳利水、强心通络的草药,熬煮费时,恐怕来不及!针刺急救或许有一线生机,但普通毫针力度恐怕不够!
情况危急,容不得犹豫!凌风对孙大壮说:“大壮哥,大娘这病很重,是心衰!常规药来不及了,我得用针急救,有点险,你信我吗?”
孙大壮红着眼睛,用力点头:“风哥!俺信你!你放手治!”
凌风不再多言,让闲杂人退出,只留铁柱帮忙。他取出那套灵枢金针,凝神静气,太极导引术运转到极致。出手如电!第一根细长的金针,直刺内关穴,深度、角度极讲究,针尖微颤,那丝气息如涓涓细流,度入心包经,强心通脉;紧接着,第二针、第三针取膻中、厥阴俞,宽胸理气,振奋心阳;第四针、第五针取水分、阴陵泉,健脾利水,减轻心脏负荷。
下针之快、认穴之准、运针之妙,让旁边的铁柱看得眼花缭乱,只觉得风哥下针时,整个人仿佛与那金针融为一体,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和力量。
行针约一刻钟,奇迹发生了!孙大娘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灰暗的脸色泛起一丝红润,甚至微弱地呻吟了一声!
“娘!”孙大壮惊喜地低呼。
凌风长舒一口气,额头满是汗水,脸色苍白。他缓缓起针,又开了剂猛药让赶紧煎服巩固。
经过一夜抢救和后续调理,孙大娘竟然转危为安,虽然还很虚弱,但命保住了!消息传开,全村震惊!“凌风金针救心衰”的神奇事迹,再次将他的声望推到了顶点。连公社卫生院的医生听说后,都暗自咋舌,觉得不可思议。
这次成功的急救,也让凌风对灵枢金针和导引术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心。但他更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神技”不可轻易示人,必须要有更扎实的理论支撑和更安全的操作规范。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寒风呼啸,凌风再次悄悄来到牛棚。这次,他带了一小瓶自家酿的米酒和一包花生米。
“吴老师,陈技术员,苏老师,天冷,喝口酒暖暖身子。”凌风笑着坐下。
三人见到凌风,比上次自然了许多。几口酒下肚,身子暖和了,话也多了些。
凌风趁机将孙大娘的病例作为疑难病例提出来,请教西医的看法和处理原则。吴老师一听是“急性心衰”,立刻来了精神,从心脏解剖、血流动力学、肺水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虽然尽量通俗,但仍显深奥。陈技术员则从物理角度补充了心音、呼吸音变化的可能原因。凌风听得极其认真,虽然很多术语听不懂,但结合自己中医的“心阳”、“水气”理论,竟隐隐有豁然贯通之感。
他也分享了自己用“针刺强心、温阳利水”的思路,当然,用的是普通针灸的理论解释。吴老师等人听了,虽然觉得神奇,但也承认,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这或许是有效的应急办法。双方再次进行了一场跨越体系的深入交流,都觉收获巨大。
这次“牛棚夜话”,让凌风意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若能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必将能更好地造福百姓。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孙大娘被成功救治后,凌风在凌家坉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员们几乎将他奉若神明,连最顽固的老人都对凌风的医术深信不疑。但凌风自己却更加谨慎和清醒。他知道,越是站得高,越要看得远,越要步步为营。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尤其是“金针”的使用。他严格规定,除非遇到像孙大娘那样的万分危急、常规方法无效的情况,绝不动用金针。每次使用,必须有两名以上可靠人员(如铁柱)在场见证,并详细记录病情、针法、反应和效果,作为绝密档案保存。同时,他加大了对普通毫针技法的研究和推广,将灵枢针法中一些安全、有效的普通技法,融入日常诊疗,提升常规针灸疗效。
第二件事,是加快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他正式向王福满提议,将铁柱和春苗列为医疗站的“预备赤脚医生”,参与值班和独立处理常见病,并给予一定的工分补贴。同时,他扩大了“赤脚医生培训班”的规模,不仅教知青,也吸收村里几个初中毕业、心思灵巧的年轻人参加,系统传授更基础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医疗站储备后备力量。他还鼓励铁柱、春苗尝试给培训班学员上课,锻炼他们的教学和能力。
第三件事,是拓展药材来源和储备。冬季草药匮乏,凌风带领铁柱和学员,大量采集和晾晒耐寒的草药,如艾叶、苍术、柴胡等。他还在自家后院和空间里,悄悄扩大了几种常用且药效强的草药(如消炎用的地丁草、止血用的白芨)的优化种植,为来年做准备。他甚至尝试用简单的土法提取一些草药的有效成分(如用蒸馏法提取薄荷脑),虽然粗糙,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第四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是开始他那个大胆的计划——尝试将中西医知识进行初步的、谨慎的结合。他再次秘密拜访了牛棚的吴老师,不是以求教的方式,而是以“合作”的姿态。
“吴老师,陈技术员,苏老师,”凌风诚恳地说,“我知道各位都是有大学问的人。眼下情况特殊,委屈各位了。但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吴老师等人看着他,有些疑惑。
喜欢重生五八之灵泉空间护家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五八之灵泉空间护家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