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锭一千二百三十四块,总重……成色足赤九九,无一差错!”最终,司库官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唱报出最终结果。
声音落下,人群中隐隐传来一阵松气声。李晏清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他快步上前,亲手抚摸着那冰凉而坚实的金锭,眼中竟隐隐泛起泪光。只有他这个掌管国家钱袋子的户部尚书才最清楚,这笔巨额黄金的入库,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困扰朝廷多年的财政压力,至此可谓烟消云散!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虽未明发邸报,但朝堂核心重臣们,几乎在同一时间都感受到了那股自户部银库弥漫开来的、令人心安的“底气”。
翌日朝会,气氛都与往日截然不同。
皇帝萧景澜端坐龙椅,眉宇间是掩饰不住的从容与自信。当有官员奏报边军需增拨冬衣粮饷时,萧景澜未等户部官员出列诉苦,便已淡然开口:“准。着户部即日拨付,务必使戍边将士饱暖,不得有误。”
当工部奏请加大水利工程投入时,萧景澜亦是毫不犹豫:“淮河堤坝加固,关系数百万生灵,不容丝毫懈怠。所需钱粮,工部具表上来,朕一并准了。”
甚至当礼部小心翼翼提出,来年科举可否适当增加录取名额及赏赐,以彰文治时,萧景澜也欣然应允:“可。天下英才,皆朕股肱,正当厚待。”
这一连串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的“准”字,如同一股暖流,瞬间熨帖了所有担忧国用不足的臣子之心。他们敏锐地意识到,陛下手中,定然是握有了前所未有的充足底气。虽无人明言金矿之事,但那股“国库充盈”的春风,已然吹遍了太极殿的每一个角落。
退朝之后,萧景澜特意留下了萧惊寒与李晏清。
“李爱卿,”萧景澜看着面露红光、步履轻快的户部尚书,含笑道,“如今钱粮足备,前番议定的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增加官学投入、抚恤边军、设立济民仓等诸项惠民之策,可以更快、更彻底地推行下去了吧?”
李晏清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陛下圣明!臣必竭尽全力,统筹调度,务使我皇恩浩荡,如春风化雨,普惠天下万民!有此巨资为基,臣敢立军令状,三年之内,必使我大靖仓廪实,府库充,百姓安居乐业,远胜前朝!”
萧惊寒立于一旁,静静听着。他知道,这笔巨大的财富,正如苏清辞所期盼的那样,没有用于帝王奢靡或权贵享乐,而是真正化为了利国利民的甘霖。
它正在迅速转化为边关将士身上温暖的棉衣、手中锋利的兵器;转化为各地加固的河堤、新修的水渠;转化为州县官学中朗朗的读书声、贫寒学子手中崭新的书籍;转化为市面平稳的粮价、百姓脸上真切的笑容……
这不仅仅是财政数字的跃升,更是一个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最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最强大的信心来源。它如同给飞速奔驰的“靖安”盛世,注入了最强劲、最持久的动力,使得这辆庞大的帝国马车,得以更加平稳、更加自信地驶向前所未有的辉煌。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那方被苏清辞从尘封旧物中发现的、浸水显影的锦缎地图。萧惊寒望向宫城外靖安王府的方向,目光深邃。他的清辞,以她独有的方式,不仅绣出了山河壮丽,更亲手为这盛世,铸就了最牢固的黄金基座。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