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腾骧四卫校场时,日头尚高。朱由检抬头望了望澄澈的秋空,心中记挂着一桩关乎大明国运的要事 —— 西山大明科学院。他转头对身旁的王承恩吩咐道:“摆驾,去西山。”
“皇爷,” 王承恩面露难色,连忙劝阻,“西山那边还在营建,道路崎岖难行,且四处都是工地,尘土飞扬,恐有失陛下体面,也多有不便啊!”
“无妨。” 朱由检摆摆手,语气坚定,“朕正要亲眼看看营建进度,顺便与徐先生商议后续事宜。轻车简从,不必声张,速去安排。”
王承恩不敢再劝,只得依旨备车。马车驶离京城,一路向西,路况果然渐渐崎岖,车轮碾过碎石路,颠簸不已。但朱由检心中满是期待,浑然不觉疲惫。约莫一个多时辰后,马车在一片开阔的山谷前停下。
只见谷口已竖起简易木栅栏,门口有几名工匠模样的人值守。谷内景象热火朝天:几处崭新的屋舍已然落成,更多的工棚仍在搭建,工匠们穿梭其间,或抬木搬石,或挥锤凿料,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山谷之中。空地上堆满了木材、石料和工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木屑的混合气息,透着蓬勃的生机。
朱由检刚下马车,一道熟悉的身影便从最大的一间屋舍中疾步而出 —— 正是徐光启。他身着素色常服,鬓角染霜,裤腿上沾着些许泥点,脸上带着连日奔波的风霜之色,眼神却矍铄明亮,透着一股钻研学问的执着与实干的热忱。
“老臣徐光启,叩见陛下!” 徐光启见到朱由检,显然极为意外,连忙躬身就要行大礼。
朱由检快步上前,亲手扶住他的胳膊,温声道:“徐先生快快请起!是朕临时起意,未曾提前通传,怎会怪你?” 他上下打量着徐光启,语气中满是关切,“先生瞧着清减了不少,在此处日夜操劳,辛苦你了。”
这番体恤之语,让徐光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皇帝不仅以 “先生” 相称,更记挂着他的辛劳,这份知遇之恩,让他倍感振奋。“为陛下分忧,为大明谋福,老臣万死不辞,何谈辛苦!” 他声音微颤,侧身引路,“陛下快随老臣入内详谈。”
徐光启引着朱由检向谷内走去,一边走一边详细介绍:“陛下,此谷选址颇为考究,三面环山,仅有这一条路进出,既隐蔽又易于管控,正合陛下‘秘密研发’之意。按您之前的吩咐,核心研发区域设在山谷最深处,目前正在平整土地、兴建馆舍;外围是工匠居住区和简易作坊,负责处理基础工序与后勤保障。”
朱由检边走边看,目光扫过忙碌的工匠与初具规模的建筑,微微颔首。此处选址确实契合他心中 “科研基地” 的构想,隐蔽性与实用性兼备。
进入那间最大的屋舍,里面陈设极简,更像是临时的办公与储物之所。桌上、靠墙的架子上堆满了各种图纸、外文书籍、测算手稿,还有几件木质农具模型和简易的机械零件,处处透着务实的钻研气息。
徐光启请朱由检在上首坐下,自己则恭敬地站在一旁,开始详细汇报:“承蒙陛下信重,将如此重任交付老臣,老臣日夜不敢懈怠。目前科学院营建已初具雏形,各项核心事务也在同步推进。”
他指着桌上几份叠放整齐的书信,眼中闪过一丝亮色:“老臣已去信多地,广揽精通格物、匠作、数理之人。其中,老臣的弟子孙元化,对泰西火器之学钻研极深,造诣甚至在老臣之上,尤擅火炮、火铳的改良与铸造。老臣已发急信召他火速进京,待他到后,便可由他主持火器研发局,专司新式火器的研制。”
“孙元化……” 朱由检对这个名字早有印象。此人确是明末难得的火器专家,历史上曾为大明仿造、改良红夷大炮立下过汗马功劳。他当即点头,语气果决:“好!徐先生举荐得人,此人一到京城,立刻引他来见朕,朕要亲自与他商议火器改良之事。”
“老臣遵旨!” 徐光启躬身应下,又引着朱由检走到窗边,指向山谷南面一片向阳的坡地,“陛下念念不忘的红薯,老臣亦不敢有丝毫疏忽。您看那边,老臣已命人将坡地清理干净,按之前整理出来的方法,施足底肥,深翻细耕,整得平平整整,只待明年开春,地气回暖,便可试种。”
朱由检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片新垦的土地黑黝黝的,在黄褐的山体映衬下格外显眼,显然是下了十足的功夫。他最关心的便是种苗之事,连忙追问:“种苗筹备得如何了?这可是重中之重,万万不能出岔子。”
“陛下放心!” 徐光启胸有成竹,“老臣已通过海路、陆路多方联络福建、广东等地的商人与农户,不惜重金采购优质种薯,同时详细请教种薯的储藏、育苗之法。目前已敲定几处货源,预计开春前,第一批种薯必能准时运抵京师。届时,老臣会亲自在此主持试种,每日记录其生长习性、耐旱耐涝情况与产量高低,务必摸索出一套适合北地气候与土壤的种植方法,再逐步推广全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