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先生将王悦之关于幽冥煞核与地脉之力的“发现”与“建议”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加密渠道呈报给了准备南征的拓跋濬。
军帐之中,烛火彻夜未熄。拓跋濬披着件玄色大氅,正俯身在巨大的舆地图前,指尖划过淮水沿线那些久攻不克的据点。战事的胶着让他眉宇间凝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郁,连日的咳疾又有些复发的迹象,他用一方丝帕掩住口鼻,闷咳了几声,才展开那封来自山阴先生的密报。
“泰山……导引煞核之力……”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字,目光从淮水移向东方,落在那座象征着天命所归的巍峨山岳标记上。烛光映照下,他年轻却略显苍白的面容上,闪过一丝混合着渴望与猜疑的复杂神色。“王昕此论,倒是别出心裁。是确有所悟,或是……暗藏心机?王昕……你究竟是为朕献上了一条明路,还是另有所图?”
他并非轻信之人,但王悦之提出的这个可能性,像一簇火苗,点燃了他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望。那幽冥煞核的力量磅礴无比,却如同未经驯服的凶兽,稍有不慎便会反噬。若能找到驾驭它的法门,不仅眼前的战局可破,将来一统天下后的统治也将稳如磐石。而泰山,作为历代帝王封禅告天的圣地,其象征意义非同小可,若真能在此寻得掌控力量的关键,无疑能极大地巩固他的天命所归。
“传令。”沉吟良久,拓跋濬终于开口,声音因疲惫而略显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侍立一旁的宦官立刻躬身聆听。
“一,命司徒崔浩,以‘勘察前朝封禅旧仪,修缮山中古迹’为名,即刻抽调精干人手,组建一支勘探使团,前往泰山。使团需网罗精通堪舆、金石、古籍、机关之士,由山阴先生暗中统筹一切技术事宜。”
“二,命平城留守大将长孙敦(长孙嵩族弟),派一队精锐禁军,伪装成仪仗护卫随行,名为保护,实则监视并控制使团动向。一切发现,无论巨细,需即刻密报于朕,不得经由任何中间环节。”
“三,令王昕加入使团,充作‘顾问’。告诉他,这是他证明自身价值、为那女伴换取一线生机的唯一机会。若真有所获,朕不吝高官厚禄;若存异心或最终一无所获……”拓跋濬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让他自己想清楚后果。”
“四,严密监视陆嫣然,将其留置平城。命太医署与永宁寺僧人继续‘悉心照料’,务必保住其性命,但绝不可让其恢复行动能力,更不许任何外人接触。”
命令被迅速拟成密旨,以火漆密封,由精选的快马与信鸽分路传回平城。下达完命令,拓跋濬又感到一阵眩晕,他扶着案几边缘稳住身形,深吸了几口气,才将那股不适压下。
数日后,旨意抵达平城。崔浩行事雷厉风行,不过旬日,一支规模不小、成分复杂的“泰山封禅古迹勘察使团”便宣告成立。明面上的首领是一位年高德劭、精通典章的礼部老侍郎,但真正的核心,却是以“书画鉴赏大家”身份加入的山阴先生,以及“因精通古籍与地方风物而被特召”的王悦之。
王悦之接到命令时,正在房中临帖,笔锋闻讯微微一顿,一滴浓墨在宣纸上洇开,如同他此刻复杂的心绪。计划的第一步成了,他获得了前往泰山的机会,通往《中景经》残篇的道路似乎出现了一丝曙光。然而,这曙光的代价是陆嫣然被彻底扣为人质,且此行从头至尾都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临行前,他获准去见了陆嫣然一面。她依旧在药物作用下昏睡,但脸色比之前好了些许,永宁寺佛火的压制显然起了效果,只是眉宇间那缕黑气依旧盘踞不散。王悦之坐在榻边,静静看了她片刻,方才低声说道,声音轻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等我回来。无论如何,我一定会找到救你的方法。”他不知道她能否听见,这话更多是说给自己听,用以坚定那颗在重重压力下几乎要动摇的心。
窗外北风萧瑟,卷起满地落叶。当他转身离去时,并未注意到陆嫣然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
离开那座被重重看守的宅院时,王悦之回头望了一眼高耸的院墙。平城灰蒙蒙的天空下,这座精致的囚笼暂时关住了他最重要的牵挂,也如同一根无形的鞭子,驱使他必须走向东方那片未知的险境。
***
使团浩浩荡荡离开平城,向东进发。车轮碾过官道的尘土,发出单调的辘辘声。队伍中,王悦之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那些“护卫”——长孙敦麾下禁军冰冷审视的目光,他们看似随意的站位,实则封住了所有可能逃脱的路线。他也能察觉到山阴先生那看似平和、偶尔与他讨论古籍山水时带着笑意的眼神背后,那洞察一切的锐利。他强迫自己收敛所有锋芒,扮演好一个既怀揣希望、又因前途未卜而忐忑不安的“学者”角色。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摇晃的马车里,翻阅着山阴先生“慷慨”提供的关于泰山的有限资料,偶尔提出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设想”与山阴先生探讨,既显示自己的价值,也小心翼翼地、不着痕迹地引导着勘探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庭经之书符问道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黄庭经之书符问道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