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对梁蘅说道:“弟妹有所不知,我们家二弟个性稳重老成,你大哥却是个跳脱淘气的,爹娘都时常说莫不是他们兄弟俩搞错了顺序!”
大哥李长威,梁蘅没有见过是不知道了。不过,李长晟几次接触下来还当真是沉稳得很。成亲那日也不知他是真没认出她,还是按捺在心头,装着不认识她。
王氏又向李夫人说起过两天想去绸缎庄看看,就要秋天了,早些给孩子们把秋装做上。几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衣服裤子穿不了一季就短了。
梁蘅也想上自己陪嫁的铺子上去看看,便顺嘴提了一句:“母亲,要是没什么事,到时我也想和大嫂一起出门看看。我那陪嫁的铺子上才安排了人过去,我还不曾去瞧过。”
李夫人道:“那便一起去吧。你们也去选选有什么好料子做两身衣裳穿。”
妯娌二人高高兴兴地谢过婆母。
梁蘅想着下午要带着孩子们调香,便想带着李欣月先回去准备。正要起身,琉璃从外头进来说:“夫人,边关有信来了。”
李夫人、王氏和梁蘅听了都是一愣:前两天才有信到啊?
林管家拿着信进了怡然居,向三人请了安,把信递到了李夫人手里。李夫人接过一看是李长晟的笔迹,心中陡然一慌,难道大儿子的情形有变?
李夫人心慌得很,两手笨拙地撕开封口,里头除了有一纸信笺还掉出了另一封薄薄的小册子。李夫人伸手不及,那小册子掉在地上赫然写着三个字“放妻书”。
屋里几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林管家赶忙弯腰捡了起来,将那小册子翻了个面,背面朝上递到李夫人手里。
李夫人心中万般狐疑,不敢当着众人读信,一时面红耳赤。王氏心里也是疑窦丛生,识相地招呼梁蘅:“弟妹,我还要去厨房看看,你要回院子吗?我们一起走。”
梁蘅看婆母的样子自然也不好再留,遂向李夫人福了福和王氏一起退出了正厅。妯娌二人心中各有所思,王氏唤了苒姐儿回去,梁蘅则带着李欣月回了长禧居。
还未到长禧居,梁蘅便吩咐徐氏带三小姐先回长乐居。徐氏恭恭敬敬地带着李欣月行了礼回去了。
翠柳扶着梁蘅往回走,忍不住对梁蘅问道:“小姐可看清了?”梁蘅不答她的话,只道:“回去再说吧,外头不要多言。”
李夫人待人都走了才把手里的东西摊开来看,确实是一封信,一封放妻书,且都是李长晟的笔迹。
李夫人打开信笺是李长晟写给她的信。信中写到:儿至边关,方知局势危急,恐有长留边关,马革裹尸之准备。当日与梁家小姐拜堂成亲,本以为能夫妻和睦,相伴一生。孰料红烛未熄,仓促离家,梁家小姐青春年少,温柔贤淑,本应拥有幸福美满之人生。然儿若长留边关,归期难料,恐耽误她大好年华。实不忍见她独守空闺,故思量再三,决定写下放妻书,放她归家。望她能另觅良人,再结良缘,过上安稳美满的生活。儿知此举定会让母亲大人伤心难过,让梁小姐心生怨怼。然儿实出无奈,还望母亲大人能体谅儿之苦衷,代儿向梁小姐赔罪。
李夫人看完信大骇,只觉得云里雾里像做梦一般虚无。前两天来的信让她们不必担心,李长威伤愈他便归。才隔了两天却送来封放妻书,什么原因不说,尽写些糊弄人的鬼话。
他们家是武将之家,还是镇守边关的将领。梁家愿意把女儿嫁过来,自然是清楚他们家的情况。李长晟所说的什么不忍梁蘅苦等,这种理由说出去谁会信?可二儿子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当初莫氏那样的情况他都能千里迢迢把她接到江宁府来,更何况梁蘅是他三书六礼,明媒正娶迎入家门的。
不对,实在是不对!李夫人捏着那两页信纸看了又看,如若不是上面的的确确是李长晟亲笔所书,她都要怀疑是有人假传书信了。
李夫人在屋里来回踱步了十几圈,想了又想。李长晟通篇没有提及梁蘅有任何不好的地方,那么就不是他对新妇不满意;对边关情况也只是寥寥数笔,近期也未曾听说边关有异,那他所说的长留边关又从何说起?难道是他大哥的伤势不好,还是他父亲有事?
李夫人越想越坐不住了,喊琉璃道:“去把大少夫人请过来。”琉璃不知夫人在愁什么,应声答应出门去了。
喜欢海棠微雨:庶女的良姻序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海棠微雨:庶女的良姻序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