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的烈焰尚未完全熄灭,汉水之上漂浮的灰烬犹未沉底,但荆北之战的胜负已定。曹仁的撤退并非井然有序的战术转移,而是在粮道被断、后路遇袭、军心崩溃下的被迫溃退。胜利的天平,以一种令天下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彻底倒向了华国。
一、 追击与收获
林越并未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在确认樊城大火已彻底吞噬曹军主要囤积物资,并初步肃清城内残敌后,他立刻做出了下一步部署。
“王统领,你率所有骑兵,并霍峻所部,立刻渡过汉水,汇合文聘将军出城部队,对曹仁溃军进行追击!记住,以驱赶、俘获为主,不必过分逼迫,谨防其狗急跳墙!”林越站在樊城残破的城头上,俯瞰着对岸开始混乱后撤的曹军大营,冷静地下令。他深知“归师勿遏”的道理,但必要的追击以扩大战果、收缴物资、俘获人口是必须的。
“末将领命!”王统领精神振奋,立刻点齐兵马。
与此同时,林越命令随军的工兵和技术人员,立刻开始扑灭樊城内的余火,清点未被完全焚毁的物资,并着手修复被破坏的城门和部分城墙——樊城地理位置重要,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聘在襄阳城头,看到对岸曹军大营的混乱和开始后撤的迹象,又接到林越传来的命令,心中一块巨石落地,随即涌起无限的敬佩与振奋。“打开城门!留五千人守城,其余将士,随我出城,追击曹军,接应王上!”
一时间,汉水两岸,华国军队士气如虹。王统领的骑兵如同旋风般掠过原野,不断冲击着曹军撤退队伍的后卫,俘获大量掉队的士兵和遗弃的辎重。文聘率领的步兵则稳步推进,收复被曹军占据的周边据点,并接纳了大量因战乱而逃亡、此刻见华国胜利纷纷来归的流民。
曹仁虽败,但毕竟是一代名将,在于禁、夏侯渊等将领的辅助下,勉强收拢部分精锐,交替掩护,向着新野方向败退,但沿途丢盔弃甲,伤亡、被俘、逃散者不计其数。经此一役,曹操南下的五万精锐,能安然退回南阳的,十不存三四,元气大伤。
二、 抚伤安民,定鼎荆北
林越并未急于继续进军,而是将指挥中心暂时设在了樊城。他知道,消化胜利果实、稳定新占领区,比单纯的军事追击更为重要。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亲自前往襄阳,慰问守城将士。当他踏上那片饱经战火、墙体上布满坑洼和焦痕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城墙时,所有守军都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文聘将军,辛苦了!襄阳将士,辛苦了!此战能胜,尔等坚守之功,居首!”林越紧紧握住文聘的手,看着对方憔悴却目光炯炯的面容,由衷地说道。
文聘及一众守城将领激动不已,纷纷拜倒:“全赖王上奇谋,末将等只是恪尽职守!”
林越亲自探望伤员,下令厚葬战死者,并给予其家属丰厚的抚恤。他当众宣布,所有参与襄阳守卫战的将士,皆记大功,重重有赏。这些举措,极大地安抚了军心,凝聚了士气。
随后,林越展现出他作为统治者的另一面。他下令:
以工代赈: 迅速组织人力,修复襄阳、樊城以及周边被战火破坏的城防、民居、道路、农田水利。大量俘获的曹军降兵和流民被纳入工程中,以劳动换取食物和工钱,既恢复了生产,又稳定了社会秩序。
减免赋税: 宣布荆北新收复郡县,免除本年度及下一年度的部分赋税,让饱经战乱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妥善安置流民: 将俘获的曹军士兵中愿意归附者打散编入军中或纳入屯田,不愿者经过教育后释放(以彰显华国气度,并可动摇曹操军心)。对流民则分发土地、种子、农具,鼓励其安居乐业。
推广新政: 迅速将华国在荆南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如《华律》、鼓励工商、兴办学堂(尤其强调推广简化字和实用算学、格物知识)等,向荆北地区推广。蔡文姬派来的文官团队也迅速到位,开始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这些举措,如同春风化雨,迅速抚平着战争的创伤。荆北的百姓,在经历了曹操大军压境的恐惧和战争的破坏后,对比华国军队的纪律严明(林越严令不得扰民)和随之而来的安定、惠民政策,民心迅速归附。
三、 天下棋局,重新洗牌
林越在荆北的大胜,如同在平静(相对)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彻底改变了天下的势力格局。
许都,曹操在最初的暴怒之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召集群臣,沉痛道:“荆北之失,非战之罪,乃林越小儿狡诈异常。此子不除,必成心腹大患!”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南下的战略,转而全力巩固中原,消化内部,并更加警惕地关注着华国的动向。同时,他加强了对与华国接壤的南阳、汝南等地的防御,并开始考虑是否要调整对刘备、孙权的策略。
江东,孙权在夏口接到了确切战报后,久久无言。周瑜感叹道:“林越竟能以弱胜强,行此险招而功成,其胆略、智谋,已非常人可及。主公,此前观望之策,恐需调整。如今林越尽得荆北,与我隔江相望,其势已成,不可力敌,只可智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