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城的灯火彻夜未熄。在林越决定亲率奇兵迂回之后,整个华国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为这场关乎国运的豪赌进行着最后的准备。两万精锐,几乎是林越目前能抽调出的最大机动兵力,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
一、 暗夜疾行
没有盛大的誓师,没有喧天的鼓乐。在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两万身着深色衣甲、马蹄包裹厚布的精锐,如同沉默的暗流,悄然从零陵附近的隐秘营地开出。林越一身黑色劲甲,外罩深色斗篷,骑在同样选了深色毛发的战马上,目光沉静地望着前方黑暗的道路。
王统领紧随其后,低声道:“主公,各部已集结完毕,按预定序列出发。先锋已放出十里。”
“传令,人衔枚,马裹蹄,保持静默。按预定路线,全速前进!”林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这支队伍包含了华国最精锐的力量:五千由最早跟随林越的老兵组成的重甲步兵,装备了利用交州铁矿打造的精良扎甲和长柄战斧;三千骑兵,其中一千是配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林越根据记忆“复原”并小范围装备)的突骑,另外两千则是轻骑兵;以及一万两千名装备了改进型连环弩和佩刀的弩兵与刀盾手。此外,还有一支由格物院技术人员和工兵组成的特殊小队,携带了组装式的小型弩炮、猛火油柜以及架桥、破障的工具。
他们的路线,是经过反复推敲和斥候探查的隐秘路径:自零陵向西,进入丘陵地带,然后沿着人迹罕至的萌渚岭余脉北麓,昼伏夜出,避开主要城邑和交通要道,直插宜城。这条路虽然难行,却能最大程度避开曹军乃至其他势力眼线的侦查。
行军是艰苦的。时值春夏之交,荆南之地已显闷热,山林间蚊虫肆虐,夜间行军更是深一脚浅一脚。但这两万将士纪律严明,对林越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无人抱怨,只闻脚步声、马蹄声与甲叶偶尔碰撞的轻微声响,汇成一股潜行的暗流,向着北方坚定地涌动。
林越骑行在队伍中段,感受着身下战马的颠簸,心中并不平静。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亲自率领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进行如此冒险的军事行动。他知道,自己肩头担着整个华国的命运,也担着身后这两万将士的身家性命。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强烈的危机感和机遇感驱使着他必须行此险招。正如他对蔡文姬所说,华国需要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立足。
二、 零陵的守望与暗涌
林越离开后,零陵的军政重担便落在了蔡文姬、陆逊以及留守文武的身上。王府议政殿的灯火,比以往熄灭得更晚。
蔡文姬展现出了与她温婉外表不符的坚韧与干练。她不仅要处理日常政务,协调各地物资支援前线,还要密切关注各方动向,尤其是江东和益州的反应。
“夫人,江东鲁肃已至夏口,周瑜水军亦在集结。孙权态度暧昧,不可不防。”陆逊将一份密报呈上。
蔡文姬接过,仔细浏览,秀眉微蹙:“孙权意在观望,或想趁火打劫。传令江陵,水军加强戒备,沿江烽燧严阵以待。同时,以我的名义,修书一封与鲁肃,重申我华国愿与江东和平共处之意,但也明确告知,若有人敢犯我疆土,必遭迎头痛击!”她语气平和,却自有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
“另外,”蔡文姬补充道,“加大对襄阳和霍峻部的物资输送力度,尤其是箭矢和火油,绝不能断。告诉文聘将军,主公正在行动,让他务必再坚守至少十日!”
“是!”陆逊领命,他对这位主母的决断能力暗自佩服。
与此同时,大乔也利用其商业网络,加紧从交广地区调运粮食、药材和各类军需物资,并通过民间渠道,密切关注曹操控制区内的物价和民心动向,为决策提供参考。
零陵城内,虽然气氛紧张,但在有效的管理和宣传下,秩序井然,民心稳定。百姓们相信他们的王上和林越带领的军队能够保卫家园。这种信任,是林越多年来推行新政、改善民生所积累的最宝贵财富。
三、 汉水夜渡
经过数日艰苦的隐秘行军,林越所部终于抵达了预定的集结地——宜城以南约三十里的一处临江密林。宜城太守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并按照命令,秘密征集和打造了数百艘大小船只,隐藏在汉水支流的河湾芦苇荡中。
“主公,船只已备齐,对岸情况也已探查清楚,曹军仅有少量巡河哨卡。”宜城太守汇报到,脸上带着兴奋与紧张。
林越站在江边,望着眼前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的汉水。江水不算特别湍急,但江面宽阔,对面就是曹军控制区的边缘。渡过汉水,就意味着真正进入了敌后,再无退路。
“王统领,安排渡江顺序!重甲步兵和弩兵先渡,骑兵次之,工兵和技术人员随中军。渡江后,立刻抢占滩头,建立防御,肃清敌军哨卡!动作要快,务必在天亮前全军渡江!”林越下达了命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