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阿尔泰雪崩,王庭惊雷
圣统三年,岁末。凛冬已至,朔风怒号。汉军北伐兵团在轻松拿下呼揭,完成初步的补给与扩编后,并未过多停留,旋即以呼揭降将呼衍灼的五千精骑为前导,携带着充足的粮秣与坚定的决心,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越阿尔泰山的艰险征途。
阿尔泰山,蒙语意为“金山”,此时却是一片银装素裹、鸟兽绝迹的冰雪世界。巍峨的山脉如同横亘在北上的巨大屏障,山峰陡峭,峡谷深邃,山口海拔极高,终年积雪不化,寒风如刀,气温已降至滴水成冰的程度。
大军行至山麓,举目望去,但见群山莽莽,雪线以上一片死寂的洁白,唯有狂风卷起雪沫,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呼啸。即使是久经沙场的百战老兵,面对这大自然的严酷伟力,也不禁面色凝重。
中军帐内,炭火盆驱散着刺骨的寒意。诸葛亮、关羽、张飞、以及新附的呼衍灼围在铺着厚厚毛皮的地图桌前,帐外是寒风卷动旌旗的猎猎作响。
“军师,这鬼天气,比西域冷多了!”张飞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哈着白气,“这山,看着就瘆人,能过去吗?”
呼衍灼躬身道:“张将军,此乃博格达山口,是穿越阿尔泰、通往漠北草原相对最易行的通道。然此时节,山口积雪深可没膝,甚至齐腰,且常有雪崩之险。末将部落往年亦罕有在深冬穿越者。”
关羽丹凤眼凝视着地图上那条蜿蜒的等高线,沉声道:“再难,也需过去。若待来年春暖花开,鲜卑王庭早有防备,奇袭之效尽失。唯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平静,但眼神锐利:“云长兄所言极是。天时虽恶,却亦可为我所用。鲜卑人必料我汉军难耐酷寒,绝无可能在此时越此天险,故其王庭防御必然松懈。此正乃天赐良机。” 他转向呼衍灼:“呼衍将军,以你之见,大军如何通行,可将风险降至最低?”
呼衍灼仔细回想,答道:“回军师,需择晴日行军,避开风雪。前锋需配长杆探路,防止坠入雪坑。人马皆需以厚毛毡包裹蹄足,防冻伤。可令士卒以绳索相连,互相扶持。最险处,需舍马步行,甚至匍匐前进。且……需防备巨大声响引发雪崩。”
“雪崩……”诸葛亮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闪,“既如此,我军更需谨慎隐秘,快速通过。传令:”
“一、全军更换白色披风,马匹亦覆白布,以作伪装。”
“二、人衔枚,马裹蹄,尽可能减少声响。非必要,严禁鸣枪放炮,甚至大声喧哗。”
“三、丢弃一切非必要辎重,只带十日干粮、必备武器弹药、防寒衣物及药品。火炮分解,由最强壮之骡马及士卒背负。”
“四、以营为单位,用长绳串联,选经验丰富之斥候,持长杆探路前行。”
“五、每日行军不过四个时辰,及早择背风处扎营,挖掘雪洞避寒,大量饮用姜汤驱寒。”
“六、电台保持静默,每日只定时开机一次,与长安、北疆简短联络。”
命令下达,汉军这架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高效运转。士卒们默默地将旗帜收起,换上与雪地同色的伪装,给战马也披上白布,用麻布包裹马蹄。沉重的辎重被果断舍弃,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整个军营弥漫着一种肃穆而决绝的气氛。
次日,天公作美,难得的晴朗。 汉军五万五千人马,如同一条白色的巨蟒,开始缓缓蠕动,攀上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山。
行军之艰难,远超想象。积雪没膝,每前进一步都需耗费巨大体力。寒风如同冰锥,穿透厚厚的棉甲,直刺骨髓。空气稀薄,令人胸闷气短。将士们咬着牙,低着头,沿着前锋探出的安全路径,艰难跋涉。绳索将每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一旦有人失足滑倒,立刻会有数双手将其拉起。骡马喘着粗气,在陡峭的冰坡上艰难攀爬,背负着火炮部件的牲口更是需要多人前拉后推。
张飞性急,几次想催马快行,都被关羽严厉的眼神制止。关羽自己则始终走在队伍最危险的地段,亲自指挥士卒固定绳索,协助骡马。诸葛亮虽体质文弱,却拒绝乘坐滑竿,与士卒一同徒步,他的冷静与坚毅,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呼衍灼及其部众熟悉雪山环境,在前引路、探察险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此昼行夜伏,小心翼翼,历经七日艰苦卓绝的跋涉,大军终于抵达了海拔最高、也是最危险的博格达山口附近。 此处两侧皆是陡峭的雪峰,通道狭窄,积雪更深。
这一日,天色忽变,阴云密布,狂风骤起,卷起千堆雪沫,能见度急剧下降。诸葛亮心知不妙,立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寻找掩体,躲避风雪!”
然而,就在部队匆忙寻找避风处时,异变陡生!
“轰隆隆——!!!”
一阵沉闷如雷鸣般的巨响,从右侧山峰顶端传来!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整座山都在颤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旌旗:全球俯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