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后补充道:“此外,需广布斥候,严密监视西面贵霜援军动向。若其援军至,我则围城打援;若其不来,则按计划破城。各路军情,需每日一报,由亮居中调度。”
一套结合了政治渗透、经济封锁、心理威慑、技术压制和致命一击的立体作战方案,清晰地呈现在众将面前。众将无不叹服,纷纷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疏勒城下的战局,悄然发生了变化。
汉军不再盲目强攻,而是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开始多线落子。
赵云派出的“宣慰使团”化身商队,带着财宝与承诺,悄然渗入疏勒城内及周边部落,贵霜与雅隆守军之间,开始出现猜忌与摩擦。
张辽、徐晃的铁骑,如同幽灵般出现在西域古道,一次次精准地袭击贵霜的补给线,疏勒城的粮仓日渐空虚。
黄叙的炮队,时而沉寂,时而轰鸣,疏勒守军被折磨得神经衰弱,士气低落。
关羽、张飞坐镇中军,每日操练,杀气冲天,给守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地底,汉军工兵正夜以继日地向着城墙下方挖掘。
诸葛亮坐镇中军帐,羽扇轻摇,每日处理着如雪片般飞来的军报,从容调度,将整个西域战场,掌控于方寸之间。疏勒城,已如同一座风雨飘摇的孤岛,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东西两线,庞统与诸葛亮,一位跨海筑城,开拓帝国海疆;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戈壁。帝国的双翼,正在两位顶尖谋士的掌控下,有力地扇动起来,即将掀起席卷欧亚大陆的狂澜。
圣统三年夏。长安,紫宸殿偏殿。
刘基正在批阅来自西域、北疆的军报,虽然庞统、诸葛亮、郭嘉等人已赴前线,军情传递依托八百里加急的铁路驿传,已远超历代,但动辄十余日甚至月余的延迟,仍让他对前线瞬息万变的局势有种鞭长莫及之感。尤其是西域、北疆距长安何止千里,一旦有突发状况,军令往返耗时良久,极易贻误战机。
就在这时,内侍监童林几乎是捧着一个小巧的铜匣,脚步匆匆却难掩激动地入内禀报:“陛下!天工院正监马钧,八百里加急密奏!”
“马钧?”刘基抬头,马钧是他从格物院中提拔的巧匠,尤擅机巧传动,近年来一直主持通讯项目攻关,“呈上来。”
童林将铜匣奉上。刘基打开,里面并非寻常奏章,而是一份用密码本写就的简短电文,以及一封详细的说明奏折。刘基先看奏折,目光迅速扫过,脸上渐渐露出难以置信的狂喜之色!
“好!好!好!”刘基猛地站起,连说三个好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马德衡(马钧字),真乃国士也!此物成,胜得十万雄兵!”
喜欢华夏旌旗:全球俯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