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三年秋,楚国广袤的南疆,看似在新政的滋养下平静无波,实则暗流汹涌。南华老仙精心播下的“黄天”火种,虽未能如昔日张角般形成燎原之势,却在一些新政触角尚未完全抵达、或统治相对薄弱的边缘地带,顽强地闪烁着危险的火光。
荆州南部,武陵郡深山中,废弃山神庙。
夜色如墨,山风呼啸。庙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张宁那张因仇恨与狂热而略显扭曲的俏脸。她面前聚集的信徒已不足百人,个个面黄肌瘦,眼神却异常亢奋。几次小规模的煽动和劫掠乡亭的行动,都被反应迅速的亭卒和闻讯赶来的郡兵击溃,骨干损失惨重,活动范围被压缩到了这人迹罕至的深山。
“圣女,官府追查甚紧,山下各村都实行了保甲连坐,我们的人很难再混进去获取粮草了。”一个脸上带疤的头目低声禀报,语气带着沮丧。
张宁咬紧嘴唇,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她想起南华仙师通过秘法传来的最新指令:“时机已至,勿再迟疑。袭扰粮道,焚其仓廪,制造恐慌,逼刘基分兵回援!”仙师甚至赐下了几枚威力巨大的“雷火符”和一种能令人短暂力大无穷却透支生命的“狂血丹”。
“楚狗逼人太甚!”张宁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近乎疯狂的光芒,“仙师法旨已下!我们不能永远躲在这山里!楚军在零陵郡的洮阳粮仓,囤积了大量军粮,是为北伐准备的!守军不多,我们趁夜突袭,焚其粮草,让那刘基心痛去吧!”
“可是圣女,洮阳虽非大城,但也有城墙和数百守军,我们这点人……”头目面露难色。
“怕什么!”张宁掏出那几枚刻画着诡异符文的雷火符和一瓶猩红的丹药,“有仙师赐下的神物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服下这‘狂血丹’,便可力大无穷,刀枪难入!再用雷火符炸开城门,定能成功!事成之后,仙师自有接应,我等可退入交州深山,再图大举!”
在张宁的蛊惑和“神物”的刺激下,残余的信徒们眼中重新燃起疯狂的火焰,纷纷嚎叫着表示愿效死力。
同一时间,益州南部,牂牁郡与越嶲郡交界处的蛮荒山林中。
张鲁凭借其五斗米道的教义和南华老仙暗中输送的一些粗浅丹药、财物,成功煽动了一批对楚国统治尚存疑虑的当地蛮族小部落和部分汉人流民,组建了一支约两千人的“鬼卒”武装。他们依仗对地形的熟悉,神出鬼没,专门袭击楚国通往南中的运粮队和边境哨所。
“天师,探马来报,一支从朱提运往味县的粮队,明日将经过漏江峡谷,护卫兵力约三百人。”一名鬼卒小帅向张鲁汇报。
张鲁身披道袍,手持拂尘,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好!漏江峡谷地势险要,正是设伏的好地方!传令下去,全军准备,明日拂晓埋伏于峡谷两侧!务必全歼这支粮队,缴获粮草,让楚人知道,这南中之地,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然而,这些看似隐秘的行动,并未逃过楚国日益完善的情报网络和地方治理体系的监控。
江陵,楚王宫,军机处。
灯火通明,气氛肃杀。刘基端坐主位,法正、庞统、徐庶等核心谋士,以及刚刚从沿海巡防归来的甘宁、驻守荆南的太史慈(已从江东调防)等将领齐聚一堂。墙上巨大的地图上,几个红点格外刺眼:武陵深山、零陵洮阳、牂牁漏江。
“大王,”法正手持几份密报,语气凝重,“南华老贼煽动的余孽,近日活动加剧。张宁残部有向洮阳粮仓移动的迹象,似有大规模破坏企图。张鲁‘鬼卒’在牂牁郡频繁袭扰我粮道,气焰嚣张。此外,江东会稽、交州郁林等地,亦有小股妖人作乱报告。”
庞统小眼睛眯起:“老贼这是狗急跳墙了!见正面难以撼动我军,便想通过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断我粮草,扰我后方,拖延大王北伐大计!”
徐庶补充道:“然,其势已大不如前。各地官府应对得力,保甲制度发挥作用,使其难以裹挟大量民众。其作乱范围,多限于偏远山区或边境地带,影响有限。但,若任由其发展,尤其是洮阳粮仓这等战略要地若有失,虽不至于伤筋动骨,却也恶心人,且会助长其气焰。”
甘宁一拍桌子,怒道:“大王!几个跳梁小丑,何须烦忧!给末将一支令箭,率水师陆战队南下,配合地方郡兵,定能将这群鼠辈一网打尽!尤其是那张宁,末将定将她擒来,献于大王阶下!”
太史慈也拱手请命:“末将愿往荆南,清剿张宁残部,确保粮仓无恙!”
刘基静静听着,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他并未像甘宁、太史慈那般愤怒,反而露出一丝冷冽的笑意。
“南华老仙……终究是黔驴技穷了。”刘基缓缓开口,“他以为,派些宵小之辈,搞些暗杀破坏,就能阻我大势?可笑!”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那几个红点,最终落在广阔的南方疆域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旌旗:全球俯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