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冬
吴王宫中传出哀恸的钟声——温婉贤淑、深得人心的步练师夫人,薨逝。官方邸报称其“久病不治,溢然长逝”。宫人私下议论,皆言步夫人是忧思成疾,郁结于心而亡。唯有少数心腹和那位送药的侍女知道,那碗药里,多了几味药性相冲、能悄无声息催人心脉衰竭的“佐料”。
步练师的死,如同搬走了挡在宓妃(卑弥呼)通往权力巅峰的第一块巨石。宫内同情步练师的势力遭受重创,人心惶惶。
步练师的丧仪刚过,蕙草殿便将矛头指向了下一个目标——潘淑。
潘淑年轻貌美,性子娇纵,又育有皇子孙亮,自恃有所依仗,平日对得宠的宓妃并不十分恭敬,甚至偶有争风吃醋之举。这无疑触犯了卑弥呼的大忌。
一日朝会,御史中丞严峻(早已被卑弥呼以重金和把柄控制)突然出列,手持奏章,厉声弹劾潘淑“奢靡逾制,交通外臣,其族兄在会稽郡任上贪墨军饷,潘淑亦有收受馈赠之嫌”。奏章所列“罪证”详实,时间地点人物清晰,虽多系夸大其词甚至构陷,但在严峻慷慨激昂的陈述下,显得确凿无疑。
朝堂哗然。张昭、顾雍等老臣虽觉蹊跷,但证据似乎确凿,且涉及王室清誉,不便贸然回护。孙权近日因“逍遥散”后遗症发作,头痛欲裂,心神不宁,闻奏勃然大怒,不顾潘淑哭诉辩解,当即下诏:“潘氏无德,削其夫人之位,贬为妾室,迁居冷宫!其族兄,交由有司严查!”
潘淑被宫人强行拖走时,凄厉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她至死不明白,为何那些隐秘之事会突然败露,为何大王会如此绝情。她更不知道,她那位“族兄”的罪证,正是由卑弥呼手下的忍者精心伪造并“恰到好处”地送到严峻手中的。
铲除了步练师和潘淑,后宫之中,再无一人能与宓妃抗衡。孙权下诏,晋封辛宓为王后,位同副后,摄六宫事。卑弥呼名正言顺地登上了东吴女性的权力顶峰。
然而,她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潘淑被废,其子、年仅七岁的皇子孙亮成了新的棋子。
卑弥呼以“潘氏无德,不堪教养皇子,恐误国本”为由,频频在孙权枕边吹风。此时孙权对卑弥呼已是言听计从,加之“逍遥散”侵蚀之下,意志早已薄弱,很快便下诏,将孙亮过继到王后辛宓名下抚养。此举,彻底断绝了潘淑母凭子贵的最后一丝可能,也为卑弥呼下一步的行动铺平了道路——掌控嗣君,就等于掌控了国家的未来。
连续的打击和“逍遥散”的长期侵蚀,终于彻底击垮了孙权的身体。
建安二十一年春,孙权在一次朝会后,突然晕厥在殿上,口不能言,半身不遂。御医会诊,皆言是“忧劳过度,风邪入中”,实则是“逍遥散”毒性深入脏腑,引发了严重的中风。
孙权卧病不起,国事顿时停滞。朝野上下,人心浮动。张昭、顾雍等托孤老臣欲进宫探视,却被王后辛宓以“大王需静养,不宜打扰”为由,屡次挡驾。朝政大事,皆由王后“转奏”病榻上的孙权,再由内侍传出“旨意”。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旨意”出自谁手。
但卑弥呼要的,不是这种遮遮掩掩的代理。她要的是名正言顺、至高无上的权柄!
夜深人静,孙权寝宫。
烛火摇曳,药气弥漫。孙权躺在龙榻上,双目浑浊,气息微弱,偶尔发出几声无意识的呻吟。卑弥呼(辛宓)屏退所有宫人,独自坐在榻边。她看着这个曾经叱咤江东的英雄,如今变成这般模样,眼中没有一丝怜悯,只有冰冷的算计。
她伸出纤纤玉手,轻轻抚摸着孙权枯瘦的脸颊,指尖蕴含着诡异的精神力量。她的瞳孔深处,仿佛有紫色的漩涡在缓缓转动,声音带着一种魔性的韵律,直接侵入孙权涣散的心神:
“仲谋……你看看你,为了这江东基业,操劳成什么样子了……该休息了,好好休息吧……”
孙权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更加空洞。
“亮儿还小,这江山……需要人看着。我是你的王后,我会替你好好看着的……把大位传给亮儿,我来辅佐他,就像……当年的周公辅成王,好吗?”
孙权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似乎想挣扎,但在卑弥呼强大的催眠术和本就脆弱的意志下,那点微弱的抵抗瞬间消散。
“来……拿起笔……写下诏书……传位于子孙亮……命王后辛氏……垂帘听政……总揽朝纲……”
卑弥呼将一支蘸满朱砂的笔,塞进孙权无力颤抖的手中,然后握着他的手,在一卷早已备好的诏书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决定东吴命运的传位诏书。孙权的动作僵硬,眼神完全失去了光彩,如同一个被操纵的木偶。
翌日清晨,王后辛宓召集文武百官于大殿,当众宣读“吴王诏书”:
“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惧忝祖考,忧惶累载。今沉疴难起,恐负先王付托。皇子亮,虽在冲幼,仁孝聪慧,宜承大统。着传位于皇子亮! 然念亮年齿尚幼,未堪繁巨,特命王后辛氏垂帘听政,总摄军国大事!文武百官,悉听节制!钦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旌旗:全球俯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