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厨房,桂瑛正在给猪肚汆水,陈三姐在烧火,帮着看火候。
“差不多了,捞起来加水炖煮。”陈三姐跟着张秀芳打了几年的下手,手艺虽然算不得多好,但眼力倒是练了出来。
桂瑛也是个听劝的,立即用竹编的漏勺去捞猪肚,捞出来后又洗锅掺水,加入生姜片、葱段、大蒜将猪肚条放进去煮。
张秀芳带着柳叶进来,陈三姐就问:“账报完了?”
张秀芳点头,也舒了口气道:“报完了。”
陈三姐就笑着道:“报完了就好,免得你悬心,一早上眉头就没舒展过。”
张秀芳也笑了:“没法子,我不大识字,就有些麻烦。”
“那你回去也学学,你家几个孩子也识字,跟着学也有人指点,不像我想学还没个人能教我呢。”陈三姐道。
张秀芳回她:“你家那个不是识字吗?”
陈三姐摇头:“他只认识,但不会写,而且一大半都靠猜,不算识得字。等我存够了钱,就将我家幺儿送去学堂,正经认两天字,回来也教教我们。”
张秀芳道:“送学堂倒是费钱,若是只为了认字,倒不如送到后边院子里,我听人说有人私下里组了个小私塾,学费只有学堂的一半,也只教三字经与千字文,一次只收五个,你可以去问问。”府里的家生子不少,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差事,因此为了养家,好些人私下里都会干些买卖补贴家用,只要不被人告到管事处,管事们也当做不知。
陈三姐闻言,想了想觉得确实比送学堂划算,又向张秀芳打听具体的情况,张秀芳摇头:“我也是听葛大娘说的,你得闲了可以问问她。”
陈三姐点头。
桂瑛煮好猪肚,将煮熟的猪肚条捞了出来,张秀芳叮嘱道:“一部分浸泡在卤汁里,另外一部分留出来凉拌。好了,都忙到这个时辰了,桂瑛你还能休息两三刻钟,三姐今日下午就给你放半日假。”
陈三姐高兴的应了,想着回去打听一下私塾的事情。
桂瑛将猪肚条处理好,就去隔壁放东西的屋里,拿两根板凳一块板子搭了个简单的床铺,裹着一床薄被准备睡个午觉。
张秀芳检查了一下厨房的灶火熄了,这才带着柳叶锁门,却听见一个小丫头道:“张娘子,且慢锁门。厨房里可还有干净的热水,有的话,烦请张娘子为打一壶。”
柳叶回头,瞧见是茶水间的小丫头,就道:“我们熄了火,热水也不沸了。”
小丫头道:“倒也不妨,总比我用冷水烧热快些。”
张秀芳就接过她手里的铜壶,去给她打热水。
柳叶问:“秋儿姐姐,咋这么急着要水呢?”
小丫头回她:“刚才有婆子过来报,四姐儿病了,哥儿、姐儿都过去瞧了瞧,这才回来。回来要茶,我们茶水间里没有热水,怕主子们久等,就来问问。”
“四姐儿病了?可严重?”柳叶惊讶,四姐儿是早产的,身子本就不好,年纪又不足月,这么大点的孩子病了,情形有些危险呀。
秋儿摇头,小声道:“都说四姐儿可能养不活,所以我们这些做丫头的都小心了些。大哥儿心情十分的不好,你们小厨房也注意些,别惹大哥儿气恼。”
“谢姐姐提点。”柳叶小声道谢。
张秀芳刚好提了水壶出来,秋儿提了水,就赶紧往茶水间跑。
柳叶就将四姐儿病了的事情说了,张秀芳叹气:“只怕不好,你也别到处说。”
柳叶连连点头,这样的情况,四姐儿要是有个万一,只怕传闲话的下人都要挨罚。
柳叶想着,这样的事情也跟他们小厨房无关,就过过耳朵就没多想,不想下午老夫人屋里的一个婆子来了,对小厨房的众人道:“你们小厨房这段时间,负责四姐儿奶母的饮食,以药膳为主,增强奶母的奶水质量。”
张秀芳就上前询问原因,婆子道:“四姐儿病了,年纪又太小,大夫就给奶母开了药汤,让奶母喝了药,药效化进奶水里,四姐儿吃了奶水,好了些。但大夫说这法子不能常用,毕竟四姐儿还不足月,药量用大了,反而不利于以后的康健,就给奶母开了一叠药膳方子,奶母吃了再给四姐儿喂奶,相当于四姐儿也吃药膳了。”说着,就将一叠带着墨迹的纸递给张秀芳,叮嘱道,“你们小厨房用心些,四姐儿要是大好了,也少不得你们的赏,但四姐儿要是不好了,你们小厨房也跑不了,明白了吗?”
张秀芳接过了方子,为难的应是。
婆子交待完,就走了。
陈三姐道:“这倒不是个好差。”
葛大娘轻咳一声:“三姐慎言,咱们做奴才的,主子交待下来的,啥差都是好差。”
陈三姐闻言,轻轻拿手打嘴:“大娘提醒得是。”
苏大姐也小声道:“咱们只管做好了,要真有个万一,摊派下来的惩处也轻些。”
张秀芳叹息一声,也道:“苏大姐这话没错,咱们只能往好里做。接下来的日子,我与三姐负责四姐儿奶母的药膳,桂瑛你与柳叶负责三位小主子的餐食。”
“是。”众人应声。
这般悬着心,一忙就是小一月,四姐儿的身体情况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因着四姐儿不好,由老夫人做主,满月宴取消了,只让家里的人聚了一日,将做席钱换作米粮,散与城里的贫户,为四姐儿祈福。
柳叶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只不过这奶母的药膳一直没停。
其间,闻家的人收到一封信,是闻狗儿在赶路的途中寄回来的,说他们已经入了北方地界,南北方天气差异大,北方的雪刚消融,还冷得很,要不是有被衣,他脚趾头都要被冻掉了。
还言自己带的灶心土还救了人,这土也没算白带。
张秀芳听着兰草念信,就忍不住抹泪。
柳叶也含着泪,唯有竹枝还稳得住,听兰草念完后,松了一口气宽慰道:“阿娘,这般说来,阿爹他还算平安。再走一二月估计就到京都了,去的时候慢,回来的时候快,比咱们预计的时间还早一月。”
张秀芳抹了泪,叹了口气:“这话倒是没错。”又打发三个孩子去睡觉,自己拿着信看,她这一个月跟着孩子学识字,信上的字倒也能认个七七八八,就将这信折起,放在自己身上。
喜欢家生子的发家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家生子的发家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