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填入30厘米厚的碎石垫层,再铺撒高强度快硬混凝土,最后启用20吨振动压路机,以每分钟8米的速度反复碾压,确保地面承载力达到C30混凝土标准——足以支撑中型运输机起降。
“测量组实时校准!海拔4320米,坡度控制在1.5%以内!”
测绘兵操控无人机激光测绘仪,将地面平整度数据实时传回指挥终端,偏差超过3厘米的区域立刻被红色标记,挖掘机随即精准补修。
3组工兵手持高灵敏度金属探测器,对场地进行地毯式排查,先后清理出12枚未爆手雷、3枚航弹残骸,交由爆破组转运至500米外的安全区域远距离引爆,彻底杜绝安全隐患。
核心跑道搭建采用“模块化应急铺装系统”,工兵们两人一组,默契配合搬运预制高强度铝合金道面板——每块面板长3米、宽1.2米,重量仅80公斤,通过锁扣式连接快速拼接,铺设效率达每分钟20平方米。
1000米长、25米宽的主跑道快速成型,两侧预留5米安全道,道面每隔50米粘贴反光标识,适配高原强光与夜间起降需求,即便能见度不足1公里也能精准定位。
滑行道与停机坪同步推进,采用高分子速凝材料现浇,混合高原专用抗冻剂与早强剂,浇筑后15分钟即可初凝,1小时便能达到起降承重标准。
停机坪按功能规划6个中型机位、12个轻型机位,预留加油、供电接口,边缘开挖30厘米深的排水沟渠,避免雨水淤积影响道面强度,保障机型周转效率。
导航与通讯系统同步架设:4套便携式GPS/北斗双模导航站快速组网,信号覆盖半径10公里,定位精度达1米,可实时修正高原气流对起降的影响。
2台移动式跑道边灯车沿跑道两侧对称排列,LED光源亮度可根据光照条件自动调节,适配高原强紫外线与突发沙尘天气。
通讯组搭建临时塔台,部署超短波电台与卫星通讯终端,3分钟内便与后方指挥中心、空中梯队建立实时链路,确保起降指令零延迟传达。
后勤保障区同步成型:3顶大型医疗帐篷在停机坪侧方快速展开,内部配齐便携式呼吸机、野战手术台与急救药品,可同时接收20名重伤员。
2组油料补给单元通过高压软管连接,存储10吨航空煤油,采用快速加油接口,3分钟即可完成一架运-12的油料补充;弹药销毁区设置在机场外围500米处,专业爆破手按弹药类型分类处理收缴的未爆弹药,避免意外引爆。
82分钟后,工程部队完成全部搭建工作。
“报告指挥官!跑道平整度误差±2.8厘米,承载力达标,导航、通讯、后勤系统均正常运行!”
技术组长通过终端提交无人机航拍验收画面,画面中跑道笔直延伸,各项设施布局规整。
赵刚对着通讯器沉声汇报:“通知指挥中心,临时机场代号‘高原空港-01’,具备运-20、伊尔-76、直-20等机型起降条件,可启动撤离计划!”
波波夫接到汇报后,立刻下达命令:“所有人开始撤离!按‘伤员优先、妇女儿童其次、作战部队殿后’的顺序,分批登机,务必保障撤离安全有序!”
喜欢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