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扬忠少将补充道:“实战中,水面踩水可能伴随敌方岸基火力压制(如7.62mm机枪点射),动作稳定性直接影响‘立姿射击精度’——若身体摆动幅度超过8°,100米外射击散布会扩大至20cm,无法命中人体要害。
后续需在训练区加装‘模拟弹道发生器’,通过发射彩色水柱模拟敌方火力,迫使队员在规避动作中保持踩水稳定。”
核心科目三:水下封闭式弹药搬运(战术代号:“深海补给输送”)
该科目还原“两栖突击时水下弹药补给”场景,训练区域划定在深3米的近海海域,海底预先布设10个标准化弹药箱:
箱体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防水等级IP68(可在10米水深浸泡24小时不渗水),内装5.56mm北约标准弹(每箱120发,含防潮剂),箱体外侧贴有荧光标识(波长520nm,水下可视距离8米),底部加装磁性定位器,便于队员搜索。
队员需佩戴“潜水面罩+口鼻呼吸管”(无氧气瓶,属“无装备潜泳”范畴),单次任务需完成“潜泳搜索→箱体重构→封闭搬运”三个环节:
1. 潜泳准备:在岸边进行“预吸氧循环”——3次深呼吸(每次4秒吸气、6秒呼气)+1次长憋气(时长30秒),使血液含氧量提升至98%,心率降至70次/分;
2. 水下搜索:采用“侧泳姿势”潜泳,身体与水面呈45°角,左臂前伸划水(划水幅度30cm/次),右腿以“鞭状打水”推进(频率1.2次/秒),右手持战术手电(光束宽度15°,射程10米)扫描海底,通过磁性定位器信号(频率125kHz)锁定弹药箱位置,搜索时间不得超过60秒;
3. 封闭搬运:单手托举弹药箱底部(施力点距箱体重心5cm,避免箱体倾斜渗水),沿预设的“荧光导向线”(每隔2米贴1个荧光标)返回起点,全程头部不得露出水面(通过面罩观察路线),单次搬运2个弹药箱(总重16kg),完成时间需≤4分钟。
上午7时30分,三班队员陈阳在搬运第二个弹药箱时,数据终端显示其血氧饱和度降至78%(低于耐受临界值),心率骤升至140次/分,水下动作幅度明显增大——右手托举的弹药箱出现15°倾斜,腿部打水频率紊乱至1.8次/秒。教官立即通过水下信号棒(发出红色脉冲光,频率1次/秒)示意“紧急上浮”,陈阳按“应急上浮流程”:先缓慢排出肺部1/3氧气,再以垂直姿势匀速上浮(速度0.5米/秒,避免减压病),至水面后立即佩戴应急氧气面罩补充氧气。
事后复盘时,教官强调:“水下搬运的关键是‘氧气分配算法’——潜泳搜索阶段需预留50%氧气,箱体重构阶段消耗20%,返回阶段保留30%;陈阳的问题在于搜索时因过度关注磁性信号,多消耗了15%氧气,导致返回阶段氧气不足。后续需在训练前增加‘氧气分配推演’环节,让队员根据任务时长预设各阶段氧气消耗比例,同时通过潜望镜提前确认弹药箱坐标,减少盲目搜索时间。”
宋扬忠少将在训练总结中批注:“该科目不仅考验体能,更锻炼‘低可见度环境下的决策能力’——实战中海底可能存在礁石、渔网等障碍物,需在下次训练中加入‘水下障碍物规避’模块(布设模拟渔网与礁石群),要求队员在搬运过程中避开障碍,同时保持箱体稳定,进一步贴近实战场景。”
喜欢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