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整整三天的忙碌,127师终于彻底掌控了城区局势,城市秩序开始稳步恢复。工兵连带着器械穿梭在街道上,修复断裂的水管和电缆;技术兵种则蹲在变电站、通讯塔下调试设备,原本漆黑的街道渐渐亮起零星灯光,断联多日的应急通讯频道也重新有了信号。
部队主力随即分批进入城区,按照预设方案围绕城市建立环形防御带:沿街的高楼窗口架起机枪阵地,街角设置反坦克路障,地下通道入口被钢板封堵,只留少数哨位供人员通行。
而作为防御核心的装甲部队,早已在城市外围展开部署——数十辆99A主战坦克呈扇形散开,炮口对准城外开阔地带;
15式轻型坦克凭借灵活的机动性,在城郊丘陵间巡逻警戒;04式步兵战车则沿着防御带边缘游弋,随时准备支援各个哨位,构建起一道密不透风的机动防御网。
城区内的肃清行动同样彻底。步兵分队分成多个战斗小组,逐栋楼、逐条街进行拉网式搜索,连地下车库、下水道这类隐蔽角落都没放过。
遇到零星残留的丧尸,士兵们直接用步枪精准点杀;发现躲藏在房间里的尸群,便先用手榴弹清理,再进去反复检查。
经过三轮反复排查后,整个城市里的丧尸被彻底肃清,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原本弥漫着血腥气的城区,终于多了几分安全的气息。
海岛总部的三处关键位置,分别矗立着一台超级大型计算机——一台安放在山顶的防空指挥中心地下机房,一台部署在中部的核心数据楼,最后一台则隐藏在海边的加固掩体里,彼此通过地下光纤连接,形成分散式算力网络。技术人员借助这三台计算机的协同算力,成功破解了该时空多颗被抛弃的商用卫星权限,屏幕上随即浮现出清晰的地面监视画面,从高原山脉到东部海域的实时动态,都能精准捕捉。
而监视报告里的内容,却让赶来查看的张启元皱紧了眉头。报告显示,高原区域散落着16个近卫军据点,总兵力达60万;东部海域则漂浮着多支海军舰队,初步估算兵力约7万。“加起来足足70万战斗力……”张启元看着报告上的数字,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一脸头疼。
旁边的参谋小声提议:“指挥官,以我们现有的核弹储备,完全能直接摧毁他们的据点和舰队,一次性解决威胁。”
张启元却摇了摇头,指着报告里的补充说明:“不行。你看这里——高原据点里安置了大量无辜平民,是近卫军强行抓来的。一旦用核弹,这些平民根本没法存活,我们不能为了消灭敌人,牺牲这么多无辜的人。”
他盯着屏幕上高原据点的画面,平民们在据点边缘劳作的身影清晰可见,语气沉重:“70万兵力确实难对付,但平民是无辜的。得重新制定方案,先想办法把平民救出来,再考虑怎么解决近卫军,不能急着用核弹。”
说完,他拿起报告,转身朝指挥室走去:“立刻召集作战部和情报部,我们得结合三台计算机传回的实时数据,重新分析这70万近卫军的部署。”
张启元刚拿着近卫军的报告走向指挥室,情报参谋又匆匆追上来,递上一份新的卫星探测报告:“指挥官,这是刚汇总的补充信息,您先看看。”
他停下脚步,翻开报告快速浏览,眉头先是舒展了些,随即又拧得更紧——报告显示,根据卫星初步探测,这个世界上仍有至少20万地方军在分散活动,其中距离127师驻地仅300公里处,就有一个团级规模的避难所,且信号稳定,推测具备一定防御和自给能力;除此之外,全球范围内已排查出上千个庇护所,从几十人的小型据点到上万人的大型聚居地不等,仅上千人规模的就有上百个,均依托废弃城镇、军事基地或山川屏障建立,零散分布在各大洲的残存区域。
更关键的是,报告末尾特别标注:卫星通过热成像与地面痕迹分析,发现全球范围内少说有上千万流浪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固定居所,或独自在废墟中搜寻物资,或三五成群躲避丧尸与战乱,大多挣扎在饥饿与危险边缘,仅靠捡拾过期食物、饮用未净化水源勉强存活。
“20万地方军、上千个庇护所,还有上千万流浪的人……”张启元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报告边缘,这既意味着可联合的力量比想象中更多,也意味着需要面对的生存压力成倍增加。可没等他细想,目光就落在了“特殊丧尸”的章节,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卫星扫描时发现大量体型异常的变异丧尸,其中最大的一只高度堪比7层楼房,躯体覆盖着坚硬的变异外壳,正缓慢游走在废弃都市中,周围数十米内没有任何生物活动痕迹。
“特殊丧尸威胁这么大,还有上千万人在流浪,但咱们现在不能贸然接触。”张启元捏着报告的手指微微用力,立刻调整指令,“让127师别派运输队,改派两支侦察分队——一队带便携无人机,去300公里外的团级避难所外围侦查,用无人机摸清对方的防御部署、人员规模和立场倾向,绝不直接接触;另一队分批次放飞长续航无人机,对流浪人群密集的废墟区域进行空中扫描,记录他们的活动范围、数量和物资紧缺情况,把数据汇总回来再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