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雪地里碾出两道深辙,最后卡在白山屯口的苞米地埂上。李向东裹紧羽绒服,踩着没踝的雪往屯子里走 —— 长白山脚下的风带着冰碴子,刮在脸上像小刀子,把他这个在南方城市待了五年的程序员,瞬间拽回了东北乡村的凛冽里。
爷爷家在屯子西头,土坯房的烟囱冒着青烟,院门上的红灯笼褪了色,在风雪里晃悠。推开门,一股混合着煤烟、酸菜和老木头的味道扑面而来。土炕上,爷爷盖着两床厚棉被,脸色蜡黄,见他进来,嘴动了动,没说出话,只含糊地哼着:“戏台子…… 不能拆…… 她生气了……”
“爷,我回来了。” 李向东坐在炕沿上,摸了摸爷爷的手,冰凉。邻居胖婶端着一瓢酸菜推门进来,看见他就叹:“向东啊,你可算回来了,你爷这几天净说胡话,老提村东头那戏台子,邪性着呢。”
胖婶是个大嗓门,说话带着浓重的东北腔,她把酸菜倒进缸里,回身坐在炕边:“咱屯子那老戏台,有百十年了吧?这几年没人用,荒得快塌了。前阵子新来的王支书说要拆了盖旅游民宿,你爷听说就急病了。再说那戏台子本身就不干净 —— 半夜常有人听见咿咿呀呀的戏腔,还有人说,看见戏台底下坐着黑影,跟当年看戏似的,可走近了啥都没有。”
李向东皱了皱眉,他是学计算机的,向来不信这些 “封建迷信”,只当是村民们编的瞎话。可当天夜里,他就见识了不对劲。
后半夜,爷爷的呼吸匀了些,李向东躺在东屋的小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雪还在下,风卷着雪粒子打在窗纸上,“沙沙” 响。忽然,一阵若有若无的唱腔顺着风飘进来,是东北二人转的调子,咿咿呀呀的,像是《红月娥做梦》里的选段,女声清亮,却透着股说不出的冷。
他披衣起身,走到院门口。雪地里一片白茫茫,唱腔是从村东头的戏台方向传来的,断断续续,风大的时候能听清几句,风小了就只剩模糊的调子。他往戏台那边望,只能看见黑糊糊的轮廓,立在雪地里像个沉默的影子。
“谁大半夜在那儿唱戏?” 李向东嘀咕着,刚想往前走两步,风突然变向,唱腔里多了点东西 —— 不是戏词,是一声极轻的叹息,冷得像冰,顺着后脖颈往衣领里钻。他打了个寒颤,没敢再往前,转身回了屋。
接下来几天,李向东一边照顾爷爷,一边忍不住打听老戏台的事。儿时玩伴铁柱来找他喝酒,两人坐在炕桌旁,就着一盘花生米喝烧刀子。铁柱喝得脸红脖子粗,压低声音说:“向东,你别不信邪,那戏台子底下埋着人!是几十年前的名角儿,叫小灵芝,长得那叫一个俊,戏也唱得好,当年咱屯子人都爱听她的戏。后来一场大火把戏台后台烧了,她就没跑出来,听说尸体都烧得认不出了,班主随便找了个坛子装了骨灰,埋在戏台底下,连块碑都没有。”
“大火是意外?” 李向东问。
“谁知道呢。” 铁柱灌了口酒,“有人说是意外,也有人说,是班主看上小灵芝,她不依,班主就故意放的火。那之后,戏台子就不太平了,半夜总有人听见唱戏声,还有人说看见过穿戏服的影子在戏台上游荡。”
李向东心里一动,他在爷爷的旧木箱里翻找换洗衣物时,曾看见过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 照片上的女人穿着戏服,凤冠霞帔,眉眼弯弯,背后就是那座老戏台。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 “小灵芝,民国三十六年”。还有一本残破的戏折子,里面夹着几张戏票,上面印着 “小灵芝主演《红月娥做梦》” 的字样。
变故发生在一周后。王支书在村委会开了会,拍着桌子说:“老戏台占着地儿,又没人用,拆了盖民宿,能给咱屯子带来收入!下月初就动工!”
村民们分成两派,老一辈的大多反对,说 “动戏台子会惹祸”,年轻些的则觉得 “能赚钱是好事”。支持拆台的几户人家,没过几天就出了事:村西头的张二家,养的三头猪夜里全死了,身上没伤,就像被冻僵了似的;村东头的刘四家,天天半夜听见敲门声,开门却没人,门口只有一串湿脚印,直延伸到戏台方向。
爷爷的病情也加重了,呓语更频繁:“她来了…… 穿着红戏服…… 在门口站着……” 李向东看着爷爷痛苦的样子,又想起夜里那诡异的唱腔,第一次觉得,这些 “怪事” 或许不是巧合。
他决定去找村里最年长的吴老蔫大爷。吴老蔫快九十了,记性不好,却唯独记得几十年前的事。李向东拎着两瓶烧刀子,揣着一包点心去了他家。吴老蔫坐在炕头,抽着旱烟,听李向东问起小灵芝,沉默了半天,才慢慢开口:“小灵芝啊…… 那是个苦命人。”
吴老蔫说,小灵芝当年是跟着戏班来白山屯的,戏班班主叫周癞子,是个好色的主儿。小灵芝不仅戏唱得好,人也正直,周癞子多次骚扰她,都被她拒绝了。有一天,戏班要离开白山屯,小灵芝却没走 —— 周癞子说她偷了班主的钱,把她锁在后台,当晚后台就起了大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