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一愣,想起了当日车厢峡就抚,刘国能对着他的火炮摸了又摸,似乎的确说过这等话。
一时间他脑子里千头万绪,面上依旧保持着沉静,但未再开口。
此事陷入僵局,熊文灿见事已至此他也无法,于是并未马上决定刘国能所请,而是先行招抚其部,再奏请朝廷裁决。
然而,京师收到刘国能所请却大喜,当即允许刘国能归于杨凡麾下,崇祯还感叹其潸然悔悟,得知杨凡麾下已经有靖寇、破虏、选锋三营,大笔一挥,为刘国能营伍单独立营,取名为“归义营”。
并且面对熊文灿原本所请守备一职,崇祯直接将其升任为游击将军,与其他三营平起平坐。
刘国能投降后归于杨凡麾下,每兵每月二两,有了这个示范效应,不久后“射塌天”李万庆、惠登相等相继归降,河南湖广流寇僵局瞬间被打破,流寇人心离散。
-----------------
注释①:
据《明史·刘国能传》的记载:“国能先与张献忠有隙,虑为所并,后又被明军战败,乃以十一年正月四日率先就抚于随州。”
刘国能出身富农,倾向保境安民;张献忠出身贫苦,更具反抗彻底性。传统观点认为刘国能因军事失利和个人野心投降,但现代研究指出,其部长期流动作战导致补给困难,且与张献忠的矛盾激化,是促使其投降的主因。
注释②:
《明史》记载刘国能投降部众为“14哨约4万余人”,但根据《绥寇纪略》和《明季北略》,实际投降老贼约5000人,“4万”可能为虚数或包含家属。
喜欢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