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八千蒙八旗铁骑如汹涌的潮水,裹挟着漫天黄沙席卷而来。
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这些蒙族汉子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在马上身姿矫健,仿佛与战马融为一体。
有人在疾驰的马背上侧过身子,搭箭开弓,动作一气呵成。
我方早有防备,前排士兵迅速竖起盾牌,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蒙八旗骑兵使用的骑弓短小,射程有限,劲力也稍显不足。
一轮奔射过后,箭雨纷纷落在盾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却未能对我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多铎在后方看得真切,气得咬牙切齿。
更让他恼火的是,我方火铳手趁机开火,随着一声声巨响,冲在前面的蒙八旗骑兵纷纷落马。
骑兵冲锋时速度极快,一人倒下,后面的马匹收势不及,接连绊倒,一时间人仰马翻,场面狼狈不堪。
多铎眼珠一转,权衡利弊后,大手一挥,下令让绿营兵马出击。
这些绿营兵皆是投降的明军,在多铎眼中,不过是一群可以随意驱使的炮灰。
他打算用这些人消耗我方的火力,为后续进攻创造机会。与此同时,他让蒙八旗骑兵迅速撤回,重新整顿队伍,准备新一轮的冲击。
随着多铎的命令下达,绿营兵们扛着长枪,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着我方阵地缓缓逼近。
绿营兵杀至。
乌云压低了天际,狂风卷着黄沙,如汹涌的浊浪,肆意翻涌。
沉闷的战鼓声,节奏急促,仿若死神的脚步,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紧接着,一阵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支身着灰布号褂子衣的军队,如同一股灰色洪流,向着我方军阵奔涌而来。
这便是绿营兵。
千万不可小瞧了他们。
回溯历史,大清能够逐鹿中原,定鼎天下,靠的并非战无不胜的八旗大兵。
真正在广袤大地上纵横捭阖、横扫千军的,正是眼前这支绿营劲旅。
就如当年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表面上看,蒙古铁骑威风凛凛,踏破山河。
可实际上,战争后期真正的主力是汉族士兵。
同样,大清能夺取天下,关键在于巧妙地运用了绿营这股力量。
八旗军制,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
但彼时华夏大地,汉人数量庞大,区区一个汉八旗的编制,远远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
于是,满清统治者将大量多余的汉兵整合起来,组建了绿营。
作战时,以满蒙汉八旗兵作为督师,指挥绿营冲锋陷阵。
清朝开国之初,吏治相对清明,腐败之风尚未盛行,绿营兵制也较为廉洁。
底层的小兵,虽薪水微薄,却终于能有口像样的饭食,不至于饿肚子。对于这些长期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底层士兵而言,这是莫大的恩赐。
为了这份安稳的生活,他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热情,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前赴后继,为满清的江山浴血奋战。
如今,这支曾经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的绿营兵,杀气腾腾,向我方的军阵杀来。
前排的士兵,手持长枪,枪尖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寒光;后排的弓箭手,张弓搭箭,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他们的眼神中,既有久经沙场的冷峻,又带着对胜利的渴望。
呼啸的狂风,吹起他们的衣袂,发出猎猎声响,更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随着距离的拉近,绿营兵的呼喊声愈发震耳欲聋,仿若汹涌的潮水,要将我方阵地彻底淹没。
而我方士兵,严阵以待,毫不畏惧,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残酷对决。
绿营攻坚,血溅阵前。
暮色压城,残阳似血。
映照着硝烟弥漫的战场。
绿营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下士兵们身着翠色战衣,手持利刃,如潮水般向着明军阵地涌来。
首先开火的,是明军阵后,城墙上那一排乌黑发亮的大炮,这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所在。
在炮兵官长扯着嗓子、声嘶力竭的叫喊中,绿营炮兵们手忙脚乱地点火。
“轰!轰!”
一门门大炮接连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巨大的后坐力让地面都微微颤抖。
一枚枚炮子裹挟着滚滚浓烟,如出笼猛兽般轰然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精准地砸向对方阵地。
瞬间,对方阵中血肉横飞,滚出一道触目惊心的血肉线,残肢断臂漫天飞舞。
这如雷霆般的一炮,瞬间点燃了绿营的冲锋热情。
号角声凄厉响起,不知多少炮弹射向了绿营阵中。
其中在有体型庞大的红衣大炮,每次发射都能让大地为之震颤;但更多的则是轻巧灵便的佛朗机炮,密集的炮火如同雨点般倾泻在绿营军中。
一发发佛朗机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精准地打绿营兵冲锋的队伍中,炸起一团团血雾。
士兵们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绿营的冲锋队形被瞬间打乱,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