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云的“物流队”以一场短暂而血腥的遭遇战,确立了其在“秦氏工坊”内部不可或缺的地位,也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暂时阻隔了来自外部的、直接的物理威胁。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觊觎目光,似乎因为这把骤然出鞘、见血封喉的尖刀而暂时收敛了几分。营区里关于这支神秘运输队的传闻也开始变得离奇惊悚,有人说他们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悍卒,有人说领头的荆云是北疆回来的索命鬼……这些传言无形中为工坊减少了许多麻烦。
然而,外部的压力可以靠武力暂时压制,内部的运转和管理,却无法单凭杀气来维持。
秦战被召入宫,一去便是数日,音讯全无。工坊在百里秀、黑伯、荆云这临时的“三驾马车”维持下,依旧在运转。炉火未熄,叮当声未绝,交易也在继续。李崇那边对箭矢的需求似乎没有尽头,又下了一笔数量更大的订单,预付的定金(粮食和铁料)让工坊的库存再次充实起来。
但一种微妙的、难以言说的变化,正在工坊内部滋生、蔓延。
最初,是围绕着新加入人员的待遇问题。
石锤,那个沉默寡言却力大无穷的铁匠,因为技术出众,吃苦耐劳,很快成为了黑伯的左膀右臂,甚至在几次关键的火候把握上,展现出了超越黑伯经验的直觉。黑伯虽然嘴上依旧挑剔,但私下里对百里秀感叹过“这小子,是块打铁的好料,就是性子太闷,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
按照秦战定下的“按劳分红”原则,石锤在第二次“分红”时,分到的粮食仅次于黑伯,比许多戊-十七的老兵还要多。这引起了一些原戊-十七士卒的私下议论。
“凭啥?他才来几天?咱们可是跟着百夫长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休息时,有人蹲在墙角,一边啃着干粮,一边低声抱怨,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忿。
“就是,力气大怎么了?打铁谁不会?要不是黑伯教他……”
“听说他以前在别的千人队,就是个不开眼的愣头青,不受待见,跑到咱这儿倒成宝贝了?”
这些议论声音不大,却像细小的沙砾,磨蚀着原本还算团结的氛围。
紧接着,是关于物资分配的矛盾。
工坊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消耗自然也水涨船高。粮食、炭火、工具、甚至住宿的草席和铺位,都成了需要精确分配的资源。百里秀虽然建立了账目,力求清晰,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负责原料的赵老蔫,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兵,做事一板一眼。新来的一个叫“老核算”(就是那个被百里秀看中、识字数算的老兵)的助手,严格按照账目和百里秀定的标准来分配铁料,对于一些品相稍好、但略有瑕疵的料子,坚持要按“次等料”记录和分配,这让急需好料打造精品的黑伯颇为恼火。
“这块料!只是边角有点锈蚀,打磨掉照样是上等好料!凭什么按次等算?你们账房就知道抠字眼,知不知道好料出精品的道理?!” 黑伯吹胡子瞪眼,对着老核算吼道。
老核算是个瘦小干瘪的老头,戴着个用树枝勉强箍住的单片水晶(不知从哪儿淘换来的老花镜),闻言只是慢条斯理地推了推镜片,指着竹简上的记录,声音平稳无波:“黑伯,规矩就是规矩。此料边缘锈蚀深度超过两黍(约合现代4毫米),按《工坊物料等第暂行条例》第三条,确属次等。若人人都如您这般‘灵活’处置,这账目如何清晰?成本如何核算?长此以往,必生蠹弊!”
“你……你个老顽固!” 黑伯气得差点把手里的锤子扔过去。
类似这样因为标准、流程、资源分配引发的摩擦,开始在不同小组之间零星出现。虽然尚未酿成大的冲突,但那种和谐互助的氛围,正在被一种隐约的计较和隔阂所取代。
二牛负责的“外交”领域也不平静。随着工坊名声在外,前来打探消息、寻求合作、甚至是试图挖墙脚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人许以重利,想从二牛这里套取改良箭簇的“秘方”;有人暗示可以提供更稳定的铁料来源,但要求入股分成;还有来自其他将军麾下的军官,直接想用更高的价格挖走石锤或者黑伯这样的技术骨干。
二牛虽然机灵,但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试探,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他每次回来向百里秀汇报,都显得忧心忡忡。
“百里姑娘,今天又有个家伙,说是王翦将军麾下的,想请黑伯过去当匠头,许诺饷钱翻倍,还分宅子!虽然被黑伯骂走了,可这……这挖墙脚都挖到家里来了!”
“还有那个贩铁的商人,说只要咱们愿意把箭卖给他,他就能把货卖到关东六国去,价格翻几番!这……这能答应吗?”
百里秀静静地听着,手中的玉珏随着她的思绪,时而急促碰撞,发出清脆连响,时而缓慢摩挲,只有温润的贴合声。她那双洞察入微的眼睛,将工坊内外的这些变化和压力,都一一刻录在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