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蛮族溃兵的铁骑带回了更多的首级和缴获,也带回了北疆边境线上短暂而珍贵的宁静。戊-17内外,清理和修缮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援军士卒效率极高,他们快速地将战场遗留的残骸清理出去,用带来的木料和石材修补着围墙和烽燧最致命的破损处。空气中那股浓郁到化不开的血腥和腐臭,终于被新木材的清香、泥土的潮气,以及……从临时搭建的伙房里飘出的、实实在在的饭食香气所逐渐冲淡。
蒙骜没有待在舒适的营帐里,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对这座几乎被打烂了的烽燧,以及守住了它的年轻人和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法子,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他拒绝了秦战休养的提议,执意要亲自看看,这百余人究竟是如何在这里创造出近乎奇迹的战绩。
秦战只好拖着依旧疲惫酸痛的身体,陪着蒙骜在戊-17内外巡视。百里秀和二牛也跟在后面。
他们首先停在正门处。新换的包铁硬木门上,布满了刀劈斧凿和撞击的痕迹,尤其是门轴附近,加固的金属构件甚至有些扭曲变形,无声地诉说着那根撞木曾经带来的巨大威胁。
“就是这儿,”二牛指着门后那几根用粗大原木和“秦泥”死死顶住的支撑柱,瓮声瓮气地,带着一丝后怕,也带着一丝炫耀,“要不是头儿让黑伯用这‘秦泥’和硬木加固了好几层,这门怕是早他娘的被撞成碎片了!那玩意儿,真他娘的结实!”他用力拍了拍那灰黑色的、已经干硬如石的“秦泥”表面,发出沉闷的“砰砰”声。
蒙骜伸出带着老茧的手指,摸了摸那粗糙而坚硬的“秦泥”表面,又用指节敲了敲,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此物……是何名堂?似泥非泥,似石非石。”
“回将军,此物名为‘秦泥’,”秦战解释道,“是末将偶然所得,以黏土、石灰、矿渣等物混合煅烧研磨而成,加水调和后,可塑形,干固后坚硬胜于寻常泥土,甚至堪比劣石。用于加固工事,效果尚可。”
“尚可?”蒙骜眉毛一挑,指着门上那些深刻的撞痕和微微变形的金属件,“能抗住撞木数次冲击而门不破,这岂是‘尚可’?这是保命的玩意儿!”他顿了顿,看向秦战,目光锐利,“造价几何?制作可繁复?”
秦战心中一动,知道蒙骜看到了这东西的价值。“回将军,原料皆是寻常易得之物,制作过程……稍显繁琐,但若能形成规模,成本可控。”他没有把话说满,但也点明了关键。
蒙骜点了点头,没再多问,但眼神里的兴趣更浓了。他迈步走上围墙加高的部分,脚下是混合了碎石和“秦泥”的新夯土层。他仔细看着垛口的形制,又检查了内侧用木料搭建的、方便守军移动和射击的简易站台。
“这墙加高了多少?”蒙骜问。
“约三尺半。”秦战答道,“原有的围墙太矮,蛮族轻易便可攀爬。加高之后,配合弩箭,防守优势大增。”
蒙骜没有说话,只是默默估算着。加高围墙,看似简单,但在资源匮乏、时间紧迫的守城战中,能想到并迅速做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他走到一处安置弩机的垛口后,那里摆放着几架经过改造的秦弩,以及旁边箭壶里所剩不多的、带着三棱倒刺箭簇的弩箭。
他拿起一支弩箭,手指抚过那冷冰冰的、线条流畅而充满杀伤力的三棱箭簇,又看了看弩机上那些被精心调整过、更便于瞄准和击发的部件。“这箭簇的形制……从未见过。也是你的手笔?”
“是。传统的青铜箭簇易变形,穿透力不足。此种铁制三棱箭簇,更利于破甲,且伤口难以愈合。”秦战平静地回答。
蒙骜将弩箭放下,目光扫过围墙前方那片被清理过、但仍能看到密密麻麻陷马坑痕迹的坡地,又望向两侧被砍伐清理出射界的山坡。“陷马坑,清理射界……这些都是守城常法,但你们做得更细致,更……系统。”他用了这个词,似乎觉得有些新奇,又补充道,“像是提前算好了每一步。”
这时,黑伯正好带着人,将那架立下大功的简易杠杆抛石机从后方林地里拖回来修理。那玩意儿看起来简陋得甚至有些滑稽,几根木棍和绳索组成的框架,与其说是军国利器,不如说是放大了的孩童玩具。
蒙骜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过去。“就是这东西……扔的火罐?”他的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
“正是。”黑伯见到蒙骜,连忙行礼,听到问起他的“杰作”,顿时来了精神,也顾不得尊卑,抢着回答道:“将军别看它简陋,好用着呢!用绞盘上弦,能把五斤重物抛出六十步开外!比人用手扔得远,也准头好些!要不是靠它砸了蛮子的撞木,那天可就悬了!”
蒙骜围着那杠杆抛石机转了两圈,甚至还亲手试了试那粗糙的绞盘,感受了一下那并不省力但却有效的机械感。他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混杂着惊奇、好笑,以及一丝深思。“杠杆……嘿,老子只知道用杠杆撬石头,没想到还能这么用!你小子……”他看向秦战,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脑子确实跟别人长得不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