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则把玉佩举到阳光下,看那抹月光是否刚好落在该落的地方。
他们都知道,好配饰就像好邻居,不必天天见面,却总在需要时给你恰到好处的温暖。
而这些即将走向世界的小物件,正带着这样的心意,等着和懂它的人相遇。
最后一轮样品调整完,林溪把二十四节气丝巾铺在会议室的长桌上。清明的雨丝、白露的霜花、冬至的雪纹……二十四种纹样在阳光下舒展,像摊开了一整年的光阴。
张芳芳拿起“芒种”那款,麦芒刺绣的针脚细得几乎看不见,却透着股沉甸甸的饱满。“上次去麦田考察,老农说‘麦芒要尖,麦粒要圆’,你们把这话绣进丝巾里了。”
她手指划过麦芒,突然觉得这些配饰早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倒像藏着天地万物的灵气。
销售部的小王抱着样品去见纽约百货的买手,特意带了套“中秋礼盒”——玉佩项链配同纹样丝巾,礼盒内衬是月白色的丝绸,打开时像升起一轮满月。
“这礼盒得有点仪式感。”小王演示着如何用丝巾包裹玉佩,“送礼时亲手包上,情意比东西还重。”
买手当即拍板,“中秋前要铺满整个橱窗,我要让美国人知道,中国的月亮有多美。”
生产车间的“配饰专线”已经开起来了。李姐带着姑娘们绣春节围巾,金丝线在红布上穿梭,像流金淌过大地。“每朵如意纹都得绣七针,多一针少一针都不行。”
她拿着样板比对,“老话说‘七上八下’,咱得给客户讨个好彩头。”旁边的工匠在给手包装“榫头”搭扣,每装一个就按三下试试松紧,“咔嗒、咔嗒”的声响在车间里此起彼伏,像支特别的交响曲。
样品最终定版那天,团队每人领了套配饰当“私藏”。林溪把中秋玉佩挂在包上,走路时宝石的反光总在衣襟上跳。
小周的春节围巾被母亲抢去了,说“过年围它走亲戚,比穿新衣服还体面”;连平时不苟言笑的财务主管,都把日常手包摆在办公桌上,说“看它一眼,算账都有劲儿”。
张芳芳把一套“节气丝巾”送给了那位伦敦的老太太。没过多久收到回信,老太太说她把清明丝巾铺在钢琴上,“弹琴时看雨丝在琴键上晃,像回到了年轻时的江南”。
随信寄来张照片,丝巾上别着枚老胸针,“这是我先生送的定情物,现在和你们的丝巾作伴,倒像两个老朋友在聊天”。
离配饰正式上市还有三天,样品间的灯光彻夜亮着。
林溪在给最后一批玉佩系红绳,小周在检查围巾的标签是否歪了,墙上的日历圈着上市的日子——恰好是秋分,昼夜平分,像极了他们的配饰理念:传统与现代各占一半,实用与美观平分秋色。
张芳芳望着窗外的月光,突然想起刚创业时,有人说“做衣服就够了,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啥”。
现在她懂了,配饰就像故事的注脚,没它故事也能读,但有了它,才能品出更深的滋味。
而“华夏逸洋”的故事,正要因为这些小小的注脚,变得更丰满、更动人。
车间传来最后一遍质检的声音,李姐在喊:“都精神点!这些可不是普通配饰,是要带着咱们的手艺,去见世面的!”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