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标识:凤凰衔金,古韵新生
品牌标识的定稿,是在第七次讨论会的深夜定下来的。此前半个月,会议室的墙上贴满了废弃的设计稿——那枚篆书印章被张芳芳否了,“太像老字号茶庄的标,少了点时尚的灵动感”;如意造型的草案也被小李划了叉,“红色太跳,咱们的青花瓷是淡雅的,搭在一起像打翻了调色盘”。
最后那晚,陈老师的助理抱着笔记本电脑进来,屏幕上是只简笔画似的凤凰,“试着把窗棂纹和凤凰结合了下,您看——”图形是几何线条拼的,展翅的轮廓像扇打开的窗,羽翼却用了青花瓷的弧线,最妙的是尾羽处,一根金色线条轻轻挑起,像极了旗袍盘扣的流苏。
张芳芳盯着屏幕看了三分钟,突然起身走到样品间,把这件“凤凰标”的电子版投影在青花瓷裙上——深蓝色的凤凰轮廓刚好落在裙摆的留白处,金色尾羽与瓷纹的淡蓝相映,竟像是从瓷上飞出来的。
“就它了。”她用手指点着金色线条,“这抹金别太亮,用‘鎏金’的质感,像老家具上磨了几十年的包浆,沉得住气。”
后来工人们给这标识起了个昵称,叫“凤凰衔金”。领标绣出来那天,李姐拿着件旗袍翻来覆去地看,“你看这凤凰翅膀的角度,不多不少,刚好把‘华夏逸洋’四个字框在里面,像给牌子安了个家。”老吴则盯着深蓝色的底色琢磨,“这色耐脏,绣在深色衣服上也显眼,实用。”
品牌口号:“创艺传承,尚美领航”里的讲究
口号的诞生比标识还曲折。最初想过“一针一线中国风”,太直白;“古今织未来”,又太飘。陈老师团队憋了一周,把大家说过的话摘了满满一页纸——小李说“得让老手艺有新活法”,小王说“咱们的衣服得让人看着就想穿”,张芳芳说“传承不是复刻,是给传统找新出路”。
那天傍晚,张芳芳在车间看新到的盘扣,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工人手里的丝线的上——红的、蓝的、金的,在布上绕出花来。“创艺传承,尚美领航。”她突然脱口而出,“‘创艺’是小李说的新活法,‘传承’是根;‘尚美’是小王说的想穿,‘领航’是往前走的劲。”
陈老师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突然拍手,“这八个字有嚼头!‘创艺’比‘创新’多了点手艺的温度,‘尚美’比‘时尚’多了点过日子的亲近。”后来印在吊牌上,特意用了两种字体,“创艺传承”是隶书,笔画带点绣线的毛边;“尚美领航”是黑体,却在转角处加了点圆弧,像缝纫时拐的弯。
有次皮埃尔来厂里,指着吊牌上的口号问是什么意思。张芳芳没直接翻译,而是拿了件榫卯外套给他看,“你看这拼接处,‘创艺’是用机器做出了手工榫卯的灵动感,‘传承’是没丢了老祖宗的巧劲;穿上好看是‘尚美’,让更多人喜欢这种美,就是‘领航’。”皮埃尔听完,在订单上备注:“所有包装都要印这句口号,用法语和中文。”
品牌故事:从外婆的顶针到巴黎的橱窗
写品牌故事时,陈老师的助理哭了三次。第一次是听张芳芳讲创业初期,为了赶一批青花布衫,团队在车间煮了七天七夜的饭,凌晨三点,老吴突然从口袋里摸出块皱巴巴的布,“我妈年轻时绣的,你们看这针脚,比机器还匀”。
第二次是看小李翻出的设计废稿,有张上面沾着咖啡渍,旁边写着“青花的蓝,得像雨后天晴的颜色”;第三次是看到仓库角落里堆着的旧样品,每件上都别着小纸条,记着“袖口太宽,改窄1厘米”“盘扣易松,加道线”。
最终的故事没写“克服万难”,只写了些零碎的片段:小时侯,张芳芳蹲在外婆的针线笸箩前,看顶针在灯光下闪着微光;1995年广交会,外国客户摸着青花布衫问“这花纹有名字吗”,她红着脸说不出;1998年车间,小李把敦煌飞天纹绣在童装袖口,老绣娘说“这飘带的弧度,得像咱们包粽子的线,松紧要刚好”。
故事的结尾,是米兰时装周的后台,张芳芳给意大利设计师看外婆的顶针,“您看这磨损的地方,每道痕都是件衣服磨出来的。我们现在用机器了,但这‘磨’的心思,一点没少。”
品牌手册印出来那天,张芳芳给每个员工发了一本。老吴翻到顶针的照片,突然说:“这故事没瞎编,咱们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小李则盯着敦煌飞天的童装草图笑,“原来我当年画的这几笔,还能进故事里。”
夕阳斜斜地照进办公室,张芳芳把“凤凰衔金”的标识、“创艺传承,尚美领航”的口号,还有那本品牌手册摆在一起。
她知道,这些符号背后,是外婆的顶针、工人的针线、设计师的草图,是无数个普通人的心思,凑成了“华夏逸洋”这四个字的分量。而这,才是最该被记住的“品牌”。
品牌手册定稿那天,张芳芳特意让人留了本线装版,封皮用的是做青花瓷裙剩下的蓝白坯布,边角处特意留了点毛边,像极了外婆当年裁衣服时的样子。她把这本手册放在样品间最显眼的玻璃柜里,旁边摆着那枚锈迹斑斑的顶针,还有小李画废的第一版敦煌飞天童装草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