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刚过,华夏逸洋贸易公司的玻璃门就没停过。张芳芳踩着晨光到公司时,门口已经站着两位客户,手里攥着打印好的采购清单,见她来,连忙迎上来,“张总,我们是宁波做贸易商的,想订一批春季衬衫,听说你们的货在国外卖得好!”
她刚把人请进会议室,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是苏州童装厂的负责人,“张总,上次说的无骨缝合童装,样品已经做好了,您看什么时候有空过来看看吗?”
挂了电话,传真机又“滋滋”地吐着纸,一张来自广州的订单飘到桌角,上面用红笔圈着“加急”二字。张芳芳笑着对客户说:“让您见笑了,年后订单多,有点乱。”
客户却摆摆手,“乱才好,说明你们生意旺!”
会议室里,采购主管小王正对着电话跟供应商讨价还价,“王哥,这批有机棉您再降两毛,我们后续还有三个大订单呢!”
挂了电话,他抹了把汗,对张芳芳说:“芳姐,深圳那边的面料商同意加急发货,三天就能到厂。”
张芳芳点点头,刚要说话,设计团队的小姑娘们抱着画板跑进来,“芳姐,这是给宁波客户设计的衬衫款式,您看看喜不喜欢?”
画板上,浅蓝、米白的衬衫草图旁,还标注着客户要求的细节——袖口要做可拆卸的扣绊,领口要加隐形暗扣。“客户说他们的买家多是上班族,要方便穿脱。”设计组长解释道。
张芳芳指着其中一款,“这个条纹款不错,再把领口的暗扣换成珍珠扣,更显质感。”小姑娘们立刻掏出笔,在草图上修改起来,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混着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格外热闹。
生产车间里更是一片火热。车间主任老吴拿着订单表,在生产线间穿梭,“这台机器赶宁波的订单,那台做广州的加急货,大家辛苦点,今晚加个班,争取把第一批货赶出来!”缝纫工李姐手里的针线飞得飞快,她笑着对身边的徒弟说:“你看,这就是咱们认真做事的好处,订单都找上门了,以后咱们也是拿高工资的人了!”
中午吃饭时,张芳芳刚扒了两口饭,电话又响了。是县商务局的股长,“张总,省外贸厅的人下周要来考察,想看看你们的生产线,你准备准备。”
挂了电话,她无奈地笑了笑,把饭盒递给助理,“帮我热一下,我去车间看看进度。”助理接过饭盒,“芳姐,您也别太累了,注意身体。”
张芳芳摆摆手,“没事,现在正是忙的时候,等这批订单交完,咱们再好好休息。”
下午,宁波的客户看完样品,当场签了合同,“就冲你们这效率和细致,我们以后的订单都交给你们!”张芳芳送他们出门时,正好撞见质检组的人在抽检刚做好的衬衫。
质检员小王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着领口的缝线,“芳姐,您看,这针脚密度完全符合标准,没有一点瑕疵。”张芳芳接过衬衫,摸了摸面料,“好,这批货明天就能发货。”
夕阳西下时,张芳芳站在车间门口,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三年这个时候,公司还只有几个人,订单寥寥无几,如今却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甚至还有国外客户找上门。
她给柳加林打了个电话,“今晚可能要晚点回家,订单太多,得盯着点。”柳加林在电话回答道:“我给你炖了汤,晚点给你送过去,你别太累了。”
听到柳加林回话的声音,张芳芳的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份忙碌的背后,是客户的信任,是团队的努力,更是家人的支持。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车间,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公司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订单会越来越多,口碑会越来越响,华夏逸洋贸易公司一定会在服装进出口行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生产车间的天车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启动,吊钩吊着成卷的面料掠过头顶,在晨光里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张芳芳踩着这道弧线走进车间时,总能看见老吴拿着订单表站在生产线头,嗓门洪亮地分配任务,“一组赶宁波的衬衫,二组盯广州的连衣裙,今天必须出两百件成品!”
她走到最靠近质检台的缝纫机旁,李姐正埋头缝衬衫领口,银针在布料间翻飞,线迹细得像游丝。“芳姐,你看这针脚,比上次又密了半针。”李姐举起半成品,语气里带着点骄傲。
张芳芳伸手摸了摸,指头能感受到线迹的均匀起伏,“不错,但袖口的包边再往里收一毫米,穿起来更服帖。”说着她拿起粉笔,在布料上轻轻画了道线——那是她早年在纺织厂练出的本事,不用尺子也能量得精准。
质检台旁,小王正用镊子夹着一根线头,眉头皱得紧紧的。“芳姐,这件连衣裙的里衬有个针尖大的黑点。”他把衣服举到灯光下,黑点在光线下格外显眼。张芳芳接过来看了看,又翻出里衬的质检标准,“按规定得返工,哪怕客户看不见,咱们也不能含糊。”她转头对赶来的缝纫工说:“拆了重新换块里衬,我在这儿等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