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局局长也在一旁冷笑一声,不屑地说道:“就搞几个戏台就能拉动消费?这简直就是纸上谈兵!这种想法太天真了。”面对质疑,张芳芳没有立刻反驳,她沉默着打开挂包,从里面掏出一叠照片。
照片是她前几天拍摄的,其中有满载陶土的货车在狭窄的县道上排起了长龙,漫长的等待让司机们满脸疲惫;有古镇戏台前冷冷清清,只有寥寥几个游客,显得格外落寞;
而在茶山上的照片,一筐筐新茶堆积如山,茶农们望着滞销的茶叶,脸上满是无奈与焦急。看到这些画面,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各位都看到了,这就是我下乡时拍到的。”张芳芳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敲在众人的心上,“陶瓷产业的瓶颈并不在于生产环节,而在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古镇缺的不仅仅是景点,更重要的是留住游客的理由。”
说着,她熟练地在黑板上写出对比数据,继续说道,“如果我们将节约下来的陶瓷资金用于修建连接景区的货运专线,不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将各个产业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消费。”
这时,老孙头突然插话,“丫头算得没错,我仔细核对过运输成本数据,按照她的方案,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困境。”
经过长达六小时的激烈辩论,各方观点在会议室里碰撞、交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被张芳芳的专业和坚持所打动。
当夕阳染红窗棂,洒进会议室时,调整方案终于艰难地通过了。张芳芳缓缓走出会议室,长时间的站立和激烈的辩论让她双腿几乎失去知觉,
但她的手却死死攥着修改后的资金分配表,仿佛那是她的制胜法宝。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数字,承载着她无数个日夜的心血,即将化作改变县域经济的强大力量。
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张芳芳早早地来到了新落成的陶旅专线起点。只见满载陶瓷制品的货车与贴着“古镇一日游”标识的大巴在道路上交错驶过,扬起一片尘土。
路牌上“产业融合示范线”的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条道路的不凡使命。
就在这时,张芳芳的BB机突然震动起来,是茶农老周发来的消息:“张股长,茶旅专线开通后,咱家民宿天天爆满!生意好得不得了,真是多亏了你啊!”
看着BB机屏幕上的消息,张芳芳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抬起头,望着远处层叠的茶山,心中感慨万千。
她突然明白,真正的产业扶持并非是机械地给予资金支持,而是要用智慧去编织出一张经济发展的经纬网,将各个产业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张芳芳忙了一天,骑着自行车回到家,把车停在走廊边,推门进屋。屋内温暖的灯光瞬间包裹住她,一天的疲惫仿佛都被这柔和的光线驱散了几分。
“芳芳,你回来啦!”柳加林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熟悉的温柔与关切。紧接着,柳加林系着围裙从厨房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锅铲,脸上挂着笑意。“今天工作怎么样?累不累?”
张芳芳笑着摇摇头,走进客厅,将包放在沙发上,说:“今天挺好的,看到茶旅专线和陶旅专线都发展得这么好,感觉一切努力都值了。对了,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呢?”
柳加林转身往厨房走去,边走边说:“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还有几个家常小菜。今天看你回来得晚,想着你肯定饿坏了。”
张芳芳跟在柳加林身后走进厨房,看着灶台上摆放的食材和忙碌的丈夫,心中满是感动。她轻轻抱住柳加林的腰,将头靠在他的背上,说:“加林,有你真好。每天回家都能吃到你做的饭,感觉特别幸福。”
柳加林微微侧头,在张芳芳的额头上轻轻一吻,说:“傻瓜,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你为了工作那么辛苦,我能做的也就是给你做顿热乎饭。”
两人正沉浸在这温馨的氛围中,突然听到一阵清脆的笑声。原来是龙凤胎启轩和悦昕从房间里跑了出来,一下子抱住张芳芳的腿。
“妈妈,你终于回来啦!我们都想你了。”悦昕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张芳芳。
启轩也在一旁附和道:“妈妈,今天学校里老师表扬我啦,说我画画画得好。”
张芳芳蹲下身子,将两个孩子拥入怀中,笑着说:“宝贝们真棒!妈妈也想你们了。启轩,那你画的什么呀,快给妈妈看看。”
启轩兴奋地跑回房间,不一会儿就拿着一幅画跑了出来,递给张芳芳。张芳芳接过画,仔细地看着。画上是一家人手牵手走在一片美丽的花园里,天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画得真好看,启轩画得太棒了!妈妈很喜欢。”张芳芳称赞道,眼中满是对孩子的骄傲。
这时,柳高阳和杨桂兰刚好从屋后的菜地里摘菜回来,柳加林把饭菜端上了餐桌,招呼大家吃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这温馨的晚餐时光。张芳芳看着身边的家人,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今天看到产业发展的成果,让她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而此刻与家人在一起的温暖瞬间,更是让她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最美好的意义。
她暗暗下定决心,要继续努力工作,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也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