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的长河在新家园静静流淌,新人类文明的核心正为繁衍的奥秘时而狂喜、时而焦灼、时而顿悟之际,那些如同蒲公英种子般散向世界各地的远征开拓团,也开始陆续传回了他们的消息。
这些跨越重洋深入未知的星火,在迥异的环境中,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上演着一幕幕属于新人类自己,波澜壮阔的适应性进化与生存史诗。
首先传来捷报的,是留守在加里曼丹岛的热带雨林分队。
这份捷报,浸透了漫长的煎熬与巨大的牺牲。
当初被迫留下适应环境的战士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高温高湿如同无形的熔炉,不断侵蚀着他们原本适应温带或干燥气候的身躯,真菌滋生,能量循环滞涩,大量同伴在适应过程中崩溃、消亡。
然而,活下来的,便是自然的宠儿。他们不再试图对抗环境,而是选择了融入。
报告显示,幸存的新人类战士在摄入足量热带雨林动植物血肉后,体表普遍进化出一层透明而黏滑的生物粘膜。
这层粘膜能有效隔绝过高湿度对身体的影响,防止真菌孢子附着,甚至能辅助皮肤进行更高效的气体交换和水分调节。
他们终于摆脱了高温高湿的噩梦,行动变得迅捷如风,与那片危机四伏的墨绿色雨林融为一体。
但相应的,他们也付出了代价。
这份进化是如此专一,以至于当他们中的个别个体尝试返回相对干燥的澳洲本部时,会感到极度不适,皮肤粘膜会快速干裂脱落,力量也随之衰退。
他们,已然成为了雨林的子民,与那片特定的生态牢牢绑定。
相比之下,抵达非洲大草原的远征军则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广袤的草原提供了近乎无穷无尽的猎物——变异角马、狮群、鬣狗,以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食草动物。
在充足食物的滋养下,这支军团的进化方向直指耐力、速度与群体协作。
他们适应了雨季的丰沛与旱季的残酷,能够在长时间缺水情况下高效锁住体内水分,爆发性的冲刺能力与持久的追踪耐力得到了完美结合。
依靠着高效的狩猎和陆嫣然“知识压缩包”的威力,他们收拢、启蒙了非洲大陆上数量庞大的丧尸,建立起了一支规模超过千万的、纪律严明且极度适应草原环境的新人类军团,成为了星火远征中最耀眼的成果之一。
而中东沙漠分队的进化路径,则显得尤为奇特和壮烈。
在极端缺水、昼夜温差巨大、食物资源匮乏到极致的死亡之海中,生存被简化到了最本质的能量守恒。
报告描述了一种惊人的现象:当小队陷入绝境,食物耗尽时,队伍中最虚弱的成员,会主动进入一种 “能量凝聚”状态。
他们的身体会急剧收缩,凝聚几乎所有的可用能量排出体外,形成一块块暗红色、蕴含着精纯生命能量的块状物,而他们由于脱去所有能量而变成薄如蝉翼,毫无价值却异常坚韧的皮。
幸存的同伴会携带这些同伴“遗蜕”化成的皮和能量块,继续艰难前行。
这些能量块既能作为应急口粮,也能在夜间提供微弱的热量。而最神奇的是,如果队伍最终幸运地找到了充足的食物,他们可以将这些“皮”浸泡在血水之中。通过一种复杂的能量逆转与物质吸收过程,这些“皮”能够快速地重新汲取养分恢复形态,最终“重生”!
这是一种何等残酷而伟大的牺牲与共生!他们成为了沙漠中的不死幽灵,以另一种形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
在北美,庞大的新人类基数和高度的组织性,使得远征军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他们并未一味征服,而是选择了与残存的人类大型基地接触。
在展示了足以毁灭对方的力量后,他们提出了贸易与共存。
用澳洲本土及各处的特产,换取北美的工业制品、精密仪器和技术图纸。
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让他们成功站稳了脚跟,并开始悄然影响着那片大陆的格局。
南美的远征军同样发展迅猛。
广袤的亚马逊雨林、雄伟的安第斯山脉、以及漫长的海岸线,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进化舞台。
雨林中的部落变得如同鬼魅,擅长伪装与毒素;山脉中的部落则骨骼密度大增,适应了低氧与陡峭地形;沿海部落则进一步发展了与海洋共生的能力。
根据气候与食物的差异,南美的新人类已然呈现出清晰的地域亚种分化趋势。
南北极的远征军,其报告则充满了悲壮。极端的严寒、漫长的极夜、匮乏的生物资源,让他们付出损失过半的惨重代价。但新人类幸存者,如同被冰雪雕琢的战士,进化出了异常肥厚的皮下脂肪层和能够有效降低热量散失的坚韧皮肤。他们的能量循环变得极其缓慢而高效,能够在冰原上长时间潜伏、狩猎,真正成为了冰雪世界的主人。
至于前往北方毛熊国的远征军,发展则相对缓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体之脑域侵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体之脑域侵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