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捋着已然花白的长须,接口道,眼中闪烁着追忆的光芒:“何止是吃肉?记得那年咱们被困滁州,元军围得跟铁桶似的,城里断粮好几日,树皮草根都快扒光了。是上位您!亲自带着几十个敢死的弟兄,趁夜冒死突围,血战一场,才抢回来几袋发了霉、带着糠壳的杂米!回来分着煮粥,那米粥的香味……啧啧,俺觉得,比现在这御膳房精心烹制的任何珍馐都要香上一万倍!”
汤和也凑趣道,语气带着深深的感念:“还有那年冬天,在金华,大雪,咱们穿着单衣草鞋,冻得浑身发紫,牙齿打颤。是皇后娘娘……是嫂子!”
他看向马皇后,目光充满敬重,“带着营里的妇人们,不眠不休,连夜缝制棉衣,手指头都被针扎得满是血口子……那件棉衣,暖的不只是身子,更是俺们的心!不瞒上位,那件旧棉衣,俺汤和至今还当宝贝似的收在箱底呢!”
你一言,我一语,往日的艰辛、血战、趣事、甚至是彼此间的糗事,都被毫无顾忌地翻了出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暖阁内的气氛热烈到了顶点,仿佛要将这乾清宫的屋顶掀翻。
这些曾经在尸山血海中并肩蹚过、如今已位极人臣、享尽荣华的老兄弟们,抛开了身份的束缚,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生死相托的燃情岁月。
酣畅的笑声、深沉的感慨、豪迈的追忆,混杂着浓郁的酒香与肉香,充盈着殿内的每一个角落。
连侍立在一旁的宫女内侍,也深受这罕见气氛的感染,脸上不自觉地带上了轻松而真挚的笑意。
朱元璋听着,笑着,偶尔插上几句,精准地勾起某段共同的记忆。
但他的目光,却如同翱翔于九天之上、最为冷静敏锐的猎鹰,在众人开怀畅饮、真情流露的脸上,细致而缓慢地扫过。
他在观察,观察着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品味着每一句看似无心快语背后可能隐藏的深意。
就在气氛最为融洽、酒意最为酣畅、仿佛时光真的可以倒流的那一刻,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
他轻轻放下了手中那只雕刻着繁复菊纹的金杯,杯底与紫檀木案面接触,发出“叩”的一声轻响。
这声音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魔力,瞬间穿透了喧闹,让沸腾的暖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带着些许未散的酒意和骤然升起的疑惑,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主位之上。
朱元璋环视了一圈这些脸上刻满风霜、曾与他共享富贵也共渡危难的老兄弟们,目光深沉如古井,其中翻涌着极为复杂的情绪——有对峥嵘往昔的无限感慨,有对无情岁月的深沉叹息,更有一种已然下定、不容更改的决心。
他清了清有些沙哑的嗓子,声音不高,却如同沉重的鼓点,清晰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老兄弟们,”他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卸下所有伪装的疲惫与沧桑,“咱们……都老了啊。”
仅仅一句话,五个字,却仿佛蕴含着千钧重量,瞬间将众人从往昔的热血与豪情中,狠狠地拉回到了冰冷的现实。
暖阁内变得鸦雀无声,连彼此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咱这些日子,病了这一场,躺在榻上,动弹不得,脑子里却跟走马灯似的,一时一刻也没闲着。”
朱元璋继续缓缓说道,语气平静,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仿佛来自命运本身的力量,“想咱们当年,为啥要提着脑袋,从濠梁那个巴掌大的地方杀出来?不就是为了不再受那蒙古鞑子的鸟气,为了让咱们汉人百姓,能挺直腰杆,过上像人样的日子吗?”
众人默然,神情肃穆,许多人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仿佛又感受到了当年那破釜沉舟的决绝。
“如今,”朱元璋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北元,被咱们碾碎了!四海,也平定了!老百姓的日子,不敢说多富足,总算是一天比一天安稳,能看到点盼头了。咱们……算是勉强对得起当初倒在咱们身边的那些老兄弟,对得起咱们身上留下的这些伤疤了。”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而又布满皱纹的脸,最终定格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可咱也真真切切地感觉出来了,这身子骨,是大不如前了。精力不济,批一会儿奏章就眼花头晕,看字都重影。这皇帝的位子,关系着天下亿兆黎民的生死祸福,耗神费力,劳心伤神,咱……是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了。”
他话锋陡然一转,石破天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足以激起千层浪的巨石:
“所以,咱琢磨着,也是时候了。咱想把这位子,传给太子标。咱呢,就退下去,当个清闲自在的太上皇,好好养养这副老骨头,含饴弄孙,多看看咱们的下一代,下下代,享享这天伦之乐。今日叫兄弟们来,一是叙旧,重温咱们当年的情分;二来,也是把这事,先跟你们这些最早跟着咱、最知根知底的老兄弟,透个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