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不必忧心。”朱橚抢着道,“母后昨日还召我入宫,精神好着呢!还亲自过问了给我和宋国公家小姐冯令仪备的聘礼单子,说冯家小姐温婉知礼,书香门第,与我最是相配。” 提起自己的婚事,朱橚脸上也浮起一丝少年郎的羞涩与憧憬。他自幼喜读书,尤好医术杂学,对那位传闻中通晓诗书、性情娴静的宋国公冯胜之女,心中颇有好感。
兄弟几人正叙着话,宫里的传旨太监到了。宣皇帝口谕:着燕王朱棣即刻入宫,帝后有训。
朱棣不敢怠慢,整肃衣冠,随内侍入宫。
坤宁宫内,暖意融融。朱元璋难得地没有在批阅奏章,而是坐在马皇后身边,手中把玩着一柄玉如意。马皇后气色尚可,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眼神却依旧慈和睿智。
“儿臣朱棣,参见父皇、母后!”朱棣跪下行礼。
“起来吧,老五。”朱元璋放下如意,声音比平日温和许多,“近前来坐。”
“谢父皇,母后。”朱棣起身,在锦墩上小心坐下。
马皇后仔细端详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棣儿,大婚在即,诸事可都妥当了?信国公府那边,聘礼、问名、纳吉,礼数可周全?汤家那丫头,我瞧着是个爽利性子,与你倒有几分相投。只是你需记得,夫妻之道,贵在相敬如宾,互相体谅。你是亲王,是丈夫,更要有容人之量,担待之心。莫要仗着身份,委屈了人家姑娘。” 谆谆教诲,拳拳母爱。
“儿臣谨记娘的教诲!”朱棣恭敬应道,“信国公乃开国元勋,国之重臣。儿臣对信国公府上下,对若蘅…小姐,必以礼相待,敬爱有加,绝不敢有半分轻慢。”
朱元璋点点头,接口道:“嗯。汤和是跟咱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兄弟,忠心耿耿,不争不抢,是个厚道人。他闺女嫁给你,是咱老朱家与老汤家的缘分,也是朝廷对功臣的恩典。你娶了人家闺女,就是一家人。待之以诚,待之以敬,更要待之以情。这夫妻情分,是相互的。切莫学那些酸腐文人,只知夫为妻纲,不懂体恤冷暖。”
朱元璋难得说如此家常又带着人情味的话,朱棣心中感动,忙道:“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母后期望,善待王妃,和睦府邸。”
朱元璋满意地捋了捋短须,话锋一转,又带上帝王的威严:“开府之后,便是真正的亲王了。北平乃北疆重镇,毗邻残元,民风剽悍。待大婚之后,你要多向徐达、冯胜这些老帅请教,熟悉边情军务,整饬王府护卫。将来之国,要替咱守好北大门!做不好,咱照样拿鞭子抽你!” 虽是训诫,却也寄托着深重的期许。
“儿臣定当勤勉自持,刻苦历练,不负父皇重托!”朱棣挺直脊背,郑重承诺。
看着儿子英气勃勃又沉稳可靠的模样,马皇后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轻轻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背:“重八,孩子们都长大了,要成家立业了。咱们啊,也该放心了。” 朱元璋反手握住老妻的手,粗糙的大手带着暖意,眼中也难得地流露出属于父亲的温情。
五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嫁娶。应天城万人空巷,从信国公府到燕王府的御街两侧,早已被看热闹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禁军官兵盔甲鲜明,持戟肃立,维持着秩序。
信国公府门前,鼓乐喧天。汤和一身崭新的国公袍,精神矍铄,脸上却带着嫁女的不舍与欣慰交织的复杂神情。他看着一身繁复华丽的凤冠霞帔、以金丝团扇遮面的女儿汤若蘅,在喜娘的搀扶下缓缓步出府门。嫁衣上金线绣成的鸾凤在阳光下流光溢彩,虽看不见面容,但那挺拔的身姿和沉稳的步伐,依旧透着一股不同于寻常闺秀的英气。
“蘅儿……”汤和声音微哽。
“爹。”团扇后传来女儿清晰而平静的声音,“女儿去了。您和娘亲,多多保重身体。” 没有寻常女儿家的悲悲切切,只有对父母的关切与身为将门之女的担当。
“好!好!”汤和深吸一口气,重重拍了拍女儿的手背,“去吧。燕王殿下是英主之子,前途无量。谨记为父教导,恭谨侍上,襄助夫君,莫负我汤家门楣!” 这是武将之家的嘱托。
“女儿谨记。”汤若蘅微微颔首。
吉时到!震天的鞭炮声和喜庆的唢呐锣鼓声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燕王朱棣亲自迎亲的仪仗已至府前。他身着亲王九章衮冕,玄衣纁裳,龙纹粲然,头戴九旒冕冠,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在阳光下更显英武不凡。他翻身下马,动作矫健利落,对着岳丈汤和恭敬一礼:“小婿朱棣,拜见岳父大人!特来迎娶若蘅!”
“殿下快快请起!”汤和连忙扶起,看着眼前龙章凤姿的女婿,眼中满是满意,“小女蒲柳之姿,日后若有不足之处,还望殿下多多海涵。”
“岳父大人言重了。若蘅秀外慧中,能娶其为妃,是小婿之幸。”朱棣言辞恳切。
繁琐而庄重的迎亲礼节后,朱棣亲自引着新娘的凤舆,在浩大的亲王卤簿仪仗簇拥下,缓缓向燕王府行去。仪仗前导是金瓜、钺斧、朝天镫等礼器,接着是举着肃静、回避牌和日月龙旗、燕王大纛的仪卫,然后是鼓乐班子吹吹打打,再后是朱棣的亲王乘舆和汤若蘅的凤舆,最后是抬着丰厚嫁妆的绵长队伍。队伍所过之处,御街两侧的百姓欢呼如潮,抛洒着祝福的花瓣和象征喜庆的彩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