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卿的“飞针”虽巧妙地解了紫铜的燃眉之急,但被寿王有意拖延的月余时光,却如同北疆秋日里最后一片倔强的树叶,终是无可挽回地凋零了。寒意渐浓,来自塞外的风带来了更凛冽的气息,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讯号——辽军主帅耶律斜轸,在短暂的沉寂后,终于亮出了他磨砺已久的獠牙。
最先察觉到异动的,是狄咏撒在外围如同蛛网般的游骑斥候。他们回报,辽军“铁林军”主力正在秘密向宋军防线东侧的“落马坡”一带集结,同时,多支精锐骑兵部队的活动频率和范围陡然增加,明显是在进行大规模战前的战场遮蔽和侦查。
“落马坡……”狄咏站在巨大的北疆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个位置上。那里地势相对平缓,虽不利于据险固守,却极其利于辽军发挥其骑兵的集团冲击优势。耶律斜轸选择此处,摆明了是要扬长避短,寻求一场决定性的野战,一举击穿宋军的核心防线。
“他想逼我们出垒,在野外决战。”狄咏目光冷冽,“传令!落马坡前沿所有哨垒,即刻起实行‘烽燧接力预警’,发现敌军大队,昼燃烟,夜举火,逐垒传递,不得有误!绩效目标:敌军主力动向,半个时辰内必须报至中军!”
他迅速调整了防御部署,绩效管理的指针瞬间指向了“应急响应”与“防御效能”:
1. 核心壁垒强化:鹰嘴隘、黑风岭、白沙沟三处核心壁垒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加派哨探,加固工事,检查军械。绩效指标:壁垒防御设施完好率百分之百,军械完备率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2. 机动力量前出:命令掷弹营与部分精锐步兵,前出至落马坡与核心壁垒之间的几个关键支撑点,构成弹性防御前哨。绩效目标:迟滞辽军主力推进速度至少两个时辰,并大量消耗其先锋兵力。
3. 后勤通道保障:增派“游弈军”巡逻频次,对主要粮道实行武装护卫接力,确保战时补给不中断。绩效指标:运粮队遇袭率下降五成,物资送达及时率九成五。
4. 疑兵之计:狄咏采纳幕僚建议,派出数支小股部队,多打旗帜,夜间举火,在防线其他方向频繁调动,制造宋军兵力雄厚、四处设防的假象,迷惑耶律斜轸,绩效目标:干扰敌方主帅判断,使其不敢轻易全力押注落马坡。
整个北疆防线,如同一张被拉满的强弓,每一根弦都绷紧到了极致。狄咏的绩效体系,在此刻化为了驱动这张弓高效运转的内在力量,力求在风暴来临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星火”工坊内,气氛同样紧张到了极点。紫铜到位,沈括立刻下令,全力冲刺“神机箭”的批量生产。
“所有人,取消休沐!三班轮替,炉火不息!”沈括的声音在工坊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绩效目标:十日之内,完成首批一百套‘神机箭’及两千支配套箭矢的生产!”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尽管有了材料,但“神机箭”的制造工艺远比“震天雷”复杂。那根要求内壁光滑、厚度均匀的紫铜发射管,需要经验最丰富的工匠反复捶打、校准,废品率居高不下。标准化箭矢的制作也同样繁琐,对羽毛的选取、箭杆的笔直度要求极高。
“沈公,照这个速度,十日……恐怕连五十套都难以完成啊!”负责生产的匠头满面愁容地汇报,“尤其是铜管,李师傅他们几个老手,一天也出不了一根合格的……”
苏轼看着工坊内工匠们疲惫而焦急的面容,劝道:“存中兄,是否……将标准略微放宽一些?先保证能发射,精度稍差亦可?非常之时……”
“不可!”沈括断然拒绝,他拿起一支箭矢,指着尾羽,“子瞻你看,若尾羽稍有偏差,射出便不知飞向何处!战场之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等赶工,非是为敷衍了事,而是要为前线将士提供可靠之利器!质量,乃绩效之底线,绝不可破!”
他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但也意识到必须提升效率。他再次展现了其技术统筹的才能:
· 工序分解与并行作业:将“神机箭”的制造细分为“铜管锻造”、“箭矢制作”、“部件组装”、“最终校验”四个大工序,每个工序由不同小组负责,尽可能并行作业。
· 工具改良:组织工匠连夜打造了一批用于校准铜管内径的“规”和检验箭杆笔直的“水平尺”,替代纯凭手感的操作,降低对个人技术的过度依赖,提升一致性和效率。
· 设立“质量巡检”岗:在每个工序结束后设置检验点,由沈括指定的资深工匠负责,不合格品立刻退回,避免流入下道工序浪费工时。
工坊在沈括的强令和优化下,开始了悲壮的极限冲刺。每一个工匠都知道,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他们手中诞生的,或许是决定北疆命运的关键。
北疆大战一触即发的消息传回汴京,朝堂之上刚刚平息的争议再次泛起涟漪。仍有官员私下嘀咕,认为狄咏不应将宝贵兵力置于落马坡那般不利之地,应继续收缩,甚至有人旧调重弹,暗示可借此压力与辽国接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