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玄都观的战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汴京城激荡起层层涟漪。这涟漪不仅荡漾在皇城司的密探网络和市井街巷,更以无可阻挡之势,涌入了大宋王朝的权力核心——垂拱殿的常朝。
一、 朝堂上的“绩效”交锋
晨光熹微,百官序立。龙椅上,赵小川看似慵懒地靠着,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的扶手,脑海中却在飞速运转,将下方臣工们的奏对,与他前世熟悉的“项目进度汇报”、“风险预警”和“资源申请”一一对应。
当枢密院副使出列,朗声诵读狄咏发来的六百里加急战报时,整个大殿的气氛骤然绷紧。
“……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并‘星火’所呈之利刃,摧破敌酋怪车,斩其首领,毙伤无算,缴获军械旗号若干,玄都观防线暂稳……”
战报用词精炼,但字里行间透出的血火气息与那“利刃”、“怪车”带来的奇诡感,依旧让不少文臣倒吸凉气。
“星火利刃?”户部尚书章惇立刻抓住了关键,出班奏道,“陛下,狄将军战报中提及‘星火’所呈利刃,竟能一击破毁那等凶悍怪车,实乃国之重器!不知此物产量如何?可否速速装备边军?若能量产,则我大宋军威,必将震慑北辽、西夏,再无边患之虞!” 他目光灼灼,仿佛已经看到了用这种神兵利器武装起来的军队,为他带来巨大的边功和随之而来的政治资本,以及……掌控更多资源分配的“绩效”。
赵小川心中暗叹,章惇这话,听着是忠君爱国,为国分忧,实则是在用“绩效”将军。若“星火”真能稳定产出这等神兵,自然是他这皇帝领导有方,枢密院、三衙协调有力。但若不能,或者代价高昂,那就是“星火”项目组,乃至支持此项目的他本人,绩效不彰,空耗国帑。
果然,不等赵小川开口,另一位老成持重的翰林学士便出言道:“章尚书所言虽是好意,然战报亦提及,此刃乃‘偶得’,沈括沈大人更有附言,称其锻造之法‘极不稳定,难以量产’。老臣以为,当务之急,非是急于求成,盲目扩产,而是应令‘星火’稳扎稳打,探明原理,以求根基牢固。否则,若强求产量,恐事倍功半,甚至酿成工坊事故,反伤国本。此非绩效之道也。”
这话引来了不少点头附和。朝堂之上,关于“绩效”的理解,本就分为两派。一派如章惇,追求立竿见影的“显性绩效”,快速出成果,见效益;另一派则更看重“隐性绩效”,强调基础研究、流程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赵小川敲击扶手的动作停了停,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诸卿所言,皆有道理。狄咏将军浴血奋战,保住玄都观,此乃将帅用命、士卒效死之功,绩效卓着,枢密院当依制论功行赏,不得延误。阵亡将士抚恤,加倍发放,户部即刻协调钱粮,若敢克扣拖延……”他目光扫过章惇,“朕便要看一看,是你们的算盘快,还是朕的刀子快。”
章惇心中一凛,连忙躬身:“臣遵旨,绝不敢误!”
赵小川继续道:“至于‘星火’与那利刃……朕已得沈括详细呈报。此物确是偶然,锻造之法凶险,不可复制。然,其展现之潜力,毋庸置疑。朕已批复沈括,调整其绩效目标,暂不求神兵利器,转而求索‘龙涎金’之物性根本,摸索稳定锻造之法。此乃长久之计,亦是真正绩效所在。诸卿当知,有些事,急不来。譬如种树,揠苗助长,唯见其枯。”
他这番话,算是为这场朝堂争论定下了基调:肯定前线战功的即时绩效,同时强调基础研究的长期绩效。既安抚了章惇等激进派,也支持了保守派的稳健主张。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应和。
然而,赵小川话锋一转:“然,北辽此番动用此等怪车与精锐私兵,其势汹汹,绝非偶然。枢密院、兵部、皇城司,需即刻加强对此类新式军械之探查与防范。各边镇,亦需根据缴获之情报,调整防御策略。绩效目标:三个月内,朕要看到各路边军针对此类威胁的有效应对预案!此事,纳入年底考功重点!”
新的绩效指标立刻下达,将压力传导至相关的各个衙门。
二、 御书房的“需求评审”
散朝后,赵小川并未回后宫,而是直接来到了御书房。这里早已有几人等候——皇后孟云卿(以顾问身份列席)、枢密使、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以及被紧急传召入宫的苏轼(代表“星火”项目联络)。
没有过多的寒暄,赵小川直接将沈括关于“龙涎金”锻造过程的详细记录副本,以及狄咏关于那柄短刃和破阵车残骸的初步分析报告,传阅给几人。
“都看看,‘星火’这次是给朕交了一份‘惊喜’与‘惊吓’并存的答卷。”赵小川揉了揉眉心,“沈存中(沈括字)在报告里,把这次成功定义为‘不可控风险下的侥幸’,并且已经调整了后续的研究方向。诸位以为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