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商人被赵言这番半通不通、却又夹杂着“绩效”、“格局”、“物流”、“深度加工”、“转型”等新鲜词汇的宏论砸得有点懵。那胖商人苦着脸:“王爷……呃,公子,您说得轻巧,这转型……它需要本钱,需要技术,更需要销路啊!万一朝廷政策一变,我们投进去的钱岂不打水漂?”
赵言把眼一瞪:“我皇……黄口小儿都知道,陛下金口玉言,最重‘政策延续性’和‘营商环境’!你们这是不相信朝廷的绩效承诺!”
赵小川和孟云卿在隔壁听得忍俊不禁。孟云卿低声道:“你这弟弟,平日里憨直,没想到把你那套绩效管理名词倒是学了个五六成,虽然用得似是而非,但方向倒也没大错。”
赵小川笑道:“这就是基层宣传的重要性啊!连赵言都能掰扯几句,说明我们的绩效治国理念,已经开始渗透了。不过,他这‘转型’论调太超前,容易吓着这些保守的商人。得给他们看得见的实惠。”
正说着,楼下大堂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个穿着西域服饰的商人,正操着生硬的官话,与茶楼掌柜争执。那西域商人声称要采购大量茶叶和瓷器,但要求茶楼掌柜做保,引荐市舶司的官员,并且支付的方式希望用一种新式的、由“江南豪商”联合发行的“商号汇票”,而非现钱或盐引。
掌柜的面露难色:“这位客官,小的只是开茶楼的,如何能结识市舶司的大人?再者,您这‘商号汇票’,小的闻所未闻,实在不敢……”
那西域商人激动地比划着:“信誉!担保!我们也有绩效!这汇票,见票即兑,童叟无欺!”
场面一时有些僵持。赵小川与孟云卿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疑虑。这西域商人出现得突兀,交易要求不合常理,支付工具更是蹊跷。
“顾千帆提到过,辽国通译接触过一个西域香料商……”赵小川低语。
孟云卿微微颔首:“此人要么是辽人抛出的又一个试探气球,想测试我们对新型金融工具和商贸流程的管控力度;要么……就真与那‘无影宗’有关,想借此摸清大宋商业网络的节点与漏洞。”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掌柜的,何必为难。这位远客既然信得过贵宝号,也是一段缘分。至于引荐市舶司官员嘛……”说话间,一位青衫文士摇着折扇走上楼来,正是被赵小川派出来“配合演出”的苏轼。
苏轼对着那西域商人拱拱手,笑道:“这位先生,若要谈大宗货殖,与其在此间劳烦掌柜,不如去城东‘四海货栈’看看。那里专营海外贸易,与市舶司往来密切,信誉卓着。至于您这‘商号汇票’……”他拿起那张印制精美的汇票,仔细看了看,啧啧称奇:“倒是新颖,不知是哪家钱庄所出?苏某对天下金融票据略有研究,却未曾见过此物。”
西域商人见苏轼气度不凡,言语间似乎门路很广,顿时眼睛一亮,连忙与苏轼攀谈起来。
赵小川在雅间内看得分明,低笑道:“苏学士这‘托儿’当得是越来越熟练了。这下好了,不管这西域商人是哪路神仙,都被引到我们预设的‘四海货栈’去了。那里从上到下都是我们的人,正好来个绩效摸底,看看他到底想玩什么花样。”
孟云卿却微微蹙眉:“陛下不觉得,对方这试探,显得有些……急躁和粗糙了吗?与萧兀纳之前的谨慎风格似乎不符。”
赵小川沉吟片刻:“两种可能。一是萧兀纳手下能人异士虽多,但水平参差不齐,这西域商人或许只是个外围马仔,行事不够周密。二嘛……这可能本身就是个烟雾弹,用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萧兀纳真正的手段,或许还在别处。”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测,一名扮作小厮的皇城司亲从官悄无声息地靠近,低声道:“官家,娘娘。刚收到消息,辽国副使半个时辰前,去了城西‘赵氏甘浆铺’,并未购买任何东西,只是与掌柜闲聊了几句汴京小吃,但期间,有一名看似乞丐的人靠近店铺后门,被铺内伙计迅速驱离。我们的人跟踪那乞丐,发现他绕了几条巷子后,进入了一处废弃的染坊。”
“染坊……”赵小川眼神一凝,“继续盯紧,不要打草惊蛇。重点查那染坊过去的东家,以及近期有无陌生面孔出入。看来,萧兀纳的网,撒得比我们想的要广。”
---
夜色再次笼罩汴京。辽国使馆内,萧兀纳听着副使的汇报。
“宋人果然对那西域商人产生了兴趣,由苏轼引去了‘四海货栈’。我们的人确认,‘四海货栈’周围暗哨密布,应是宋国密探的据点无疑。”副使道。
萧兀纳点点头,并无意外之色:“嗯,弃子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确认了宋人的一个监控点。‘青墨斋’那边呢?”
“李墨先生似乎对艺术交流很感兴趣,约定三日后在斋内赏画。据我们观察,‘青墨斋’周边亦有宋人暗探,但人数不及‘四海货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