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同志。”老人醒过来,抓住王卫国的手,“俺老伴是在南京大屠杀里没的,俺等这一天等了八年,今天终于能告慰他了。”
正说着,广场上突然响起一阵骚动。原来是几个国民党士兵想抢百姓手里的国旗,还骂骂咧咧地说“胜利是我们正面战场的功劳”。百姓们立刻围了上去,和士兵们争执起来:“没有八路军在敌后牵制鬼子,你们能守住正面战场?”“没有百姓送粮送情报,你们能打胜仗?”
王卫国刚想上前,却被王破军拦住。“让百姓自己解决。”养父的声音很轻,“胜利不是哪一方的功劳,是全民族的胜利,他们会明白的。”
果然,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国民党士兵见众怒难犯,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一个穿国民党军装的年轻士兵却没有走,他走到王卫国面前,敬了个礼:“同志,对不起,我以前被上级骗了,以为八路军只会躲着。昨天我去了 731遗址,才知道你们在敌后有多难。”
“都是中国人,为了胜利,以前的事不用提。”王卫国回了个礼,“以后一起建设国家,才是正事。”
傍晚时分,王卫国和战友们在什刹海沿岸设立了临时医疗点。不少百姓因为庆祝太激动,有的中暑,有的挤伤,还有的因为想起牺牲的亲人哭晕过去。他和养父忙得不可开交,刚给一个中暑的孩子喂完药,就看到周小燕、赵启明和林薇薇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刚写的“胜利诗报”。
“卫国哥,我们也来帮忙!”周小燕递给他一瓶水,“学堂里的同学都在街头发诗报,告诉大家胜利的意义,还有不能忘记牺牲的人。”
“做得好。”王卫国接过水,喝了一口,“胜利不是结束,是开始,我们得让大家知道,以后还要建设国家,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夜幕降临,北平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灯笼,有的还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传遍了全城。王卫国站在什刹海的岸边,望着远处城楼的灯火,心里百感交集。空冥状态里,他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笑脸,看到了赵老栓在地里劳作,看到了养父的道观重新建起,看到了根据地的孩子们坐在明亮的学堂里读书——这些曾经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在想什么?”王破军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柏叶水。
“俺在想,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王卫国接过水杯,温热的水暖了手,也暖了心,“俺想建很多学堂,让孩子们都能读书;想造很多机器,让百姓不用再靠手工种地;想建很多医院,让生病的人都能看上病。”
“会实现的。”王破军望着星空,声音沉稳,“玄真派说‘功不唐捐’,我们付出的每一滴血、每一滴汗,都不会白流。胜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建设,需要你们年轻人去做。”
回到军营时,已经是后半夜。战士们都累得睡着了,营区里却还飘着欢庆的余温——有的战士手里还攥着国旗,有的嘴角带着笑,有的在梦里喊着“胜利了”。王卫国躺在稻草床垫上,却没有睡意。他摸了摸胸口的手帕,又摸了摸颈间的桃木吊坠,心里突然格外踏实。
他想起异时空的自己,在和平年代抱怨作业太多、饭菜不好;想起这个年代的孩子,为了躲避鬼子连饭都吃不饱;想起那些牺牲的先烈,连胜利的样子都没看到。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不是悲伤,是感动,是庆幸,是沉甸甸的责任。
“娘,俺做到了。”他轻声说,“咱们胜利了,以后俺会好好建设国家,让您和所有牺牲的人都能安心。”
窗外的月光洒在营地上,远处的北平城依旧灯火通明,鞭炮声还在断断续续地响着。王卫国知道,1945年 8月 15日这一天,会永远刻在他的骨子里——它是苦难的终点,是希望的起点,是无数人用命换来的和平,更是他接下来奋斗的全部意义。而这胜利的灯火,将永远照亮他前行的路,直到把中国建设成所有人期待的样子。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