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管拉削技术的突破,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研究所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只是凭着一股信念在苦干,那么现在,他们是亲眼看到奇迹的诞生,看到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的可能。
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涨。
在林川的统一调度下,整个项目被分成两条主线,齐头并进。
一条,是由赵铁根和钳工组负责的枪械生产线。
他们以拉床为核心,开始加班加点地制造和组装枪机、枪匣等其他部件的专用加工设备。
另一条,则是由周平顾问和他的学生们负责的,技术含量更高的——子弹生产线。
弹药二车间内。
李云龙背着手,像个好奇宝宝一样,跟在林川和周平身后,东瞅瞅,西看看。
这个车间里的东西,比枪械车间还要让他看不懂。
到处都是一些奇形怪状的机器,齿轮、连杆、凸轮轴,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几十个年轻的学生和技术员,正拿着图纸,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调试。
“林川,你老实告诉咱,这堆破铜烂铁,真能造出子弹来?”
李云龙凑到林川身边,压低声音问道。
在他朴素的认知里,造子弹,就是把铜疙瘩敲成弹壳,把铅块融化灌成弹头,再把火药塞进去,最后拿个锤子把口封死。
以前的新一团小作坊里,就是这么干的。
一天下来,手艺最好的师傅,也就能敲出百十来发,还十发里有三发是哑火的。
可眼前这些机器,又是电线又是齿轮的,他怎么看,也跟造子弹扯不上关系。
林川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
他指着生产线的最前端,一台正在被几个技术员小心翼翼吊装的,像怪物一样复杂的机器。
“老李,看到那台机器了吗?”
“看到了,长得跟个八爪鱼似的,干嘛的?”
“那叫‘多工位连续冲压机’。”
林川解释道,“它是我们这条生产线的心脏。传统的弹壳制造,需要经过落料、一次拉伸、二次拉伸、三次拉伸、切边、冲孔……至少七八道工序,每一道都需要一个独立的机器和一个人来操作。”
“而这台机器,它把所有的工序,都集合在了一起。”
他拿起一张图纸,在李云龙面前展开。
“你看,一整卷的黄铜带,会从这里送进去。机器内部,有七套不同的模具,由一个主凸轮轴驱动。铜带每前进一个工位,就会被相应的模具冲压一次。等它从机器的另一头出来时,就已经是一个成型的弹壳了。”
李云龙瞪着眼睛,看着图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零件,脑袋里一片空白。
他一个字都没听懂。
但他听懂了林川的最后一句话。
“你的意思是……铜片从这头进去,子弹壳就从那头掉出来了?”
“没错。”
“那……那这玩意儿,一分钟能掉出来多少个?”李云龙咽了口唾沫,紧张地问。
林川伸出三根手指。
“三百个。”
“三……三百个?!”
李云龙的眼珠子瞬间就红了,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一分钟三百个!
一个小时就是一万八千个!
一天下来……他不敢想了!
他娘的,这哪里是机器,这简直就是印钱的宝贝啊!
“这……这还只是弹壳。”
林川指着后面的几台设备,继续介绍道。
“冲压好的弹壳,会通过这条传送带,进入下一台机器,‘底火自动装填机’。然后是‘火药自动装填机’,再到‘弹头压合机’……”
“整条生产线,从一块铜皮,到一发完整的子弹,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我们需要的,只是几个负责监控和添加原材料的工人。”
“老李。”
林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得像个小恶魔。
“以后,你的兵,出门打仗,子弹可以论箱带。打光了,回来领就是了,管够。”
“咕咚。”
李云龙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
他看着眼前这条钢铁长龙,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一副画面:
新一团的战士们,人手一挺“捷克歪把子”,腰里缠满了弹链,对着小鬼子的阵地,像泼水一样倾泻着弹雨。
那场面……
“他娘的……过瘾!”
李云-龙咧着嘴,笑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周顾问!”
林川转头看向周平。
“最后的调试怎么样了?”
“没问题了!”
周平扶了扶眼镜,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他和他的团队,花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才把林川图纸上这台堪称“黑科技”的机器给造了出来。
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不亚于一场工业革命的洗礼。
“所有的联动机构,间隙公差都校对完毕。随时可以进行试车!”
“好!”
林川大手一挥。
“所有人员撤到安全线以外!准备试车!”
车间里,所有人都紧张地退后,目光灼灼地看着那条钢铁巨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