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秋雨过后,北风一天紧似一天,天地间陡然换了颜色。
可这个冬天,大周境内却处处透着一股不同往年的暖意。
在边城奇云城,老仓吏赵德柱正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差役,对着满满登登的粮仓发愁。
“头儿,这……这新收上来的五百石粮食,实在没地方放了!”一个年轻差役擦着汗,指着院子里堆成小山的粮袋。
赵德柱围着粮仓转了三圈,最后指着仓房后面一块空地:“就在那儿,搭个棚子!用最好的油布盖着!”
“头儿,这能行吗?万一遭了雨……”
“不然咋整?”
赵德柱一瞪眼,“总不能堆在大街上吧?他娘的,老子管了三十年粮仓,头一回因为粮食太多发愁!”
这话引得众人都笑了。
可不是嘛,往年这时候,他们正为如何凑足军粮发愁,现在倒好,粮食多得没处放。
同样的场景在江南水乡也在上演。
苏州知府看着各州县报上来的存粮数目,笑得见牙不见眼,提笔在奏章上写道:“……托陛下洪福,仰赖华安王之神种,今岁苏松常三府粮仓皆满,民间存粮可供三年之需。臣等商议,拟以余粮酿酒,以充府库……”
写到这里,他顿了顿,小声嘀咕:“听说太子殿下正在筹划官营酒坊,老夫得抢先一步,把这功劳揽过来才是……”
而在西北,一幕更令人震动的场景正在发生。
几个狄族商人牵着马队,眼巴巴地守在官仓外。
为首的商人操着生硬的官话,对守仓的官吏哀求道:“大人,就卖给我们五百石……不,三百石也行啊!我们愿意出双倍价钱!”
那官吏板着脸,心里却乐开了花。
往年都是他们求着这些狄人卖马,现在倒过来了!
“等着吧!”
官吏故意拖长了音,“太子殿下有令,粮食贸易要统一调度,不过嘛……”
他压低声音,“要是你们肯用上等战马来换,倒是可以通融通融……”
此时此刻,引发这一切变化的源头,夏邑村,却是一派悠闲景象。
夏家最大的那间屋子里,新盘的火炕烧得暖烘烘的。
夏依依像只慵懒的猫儿,整个人陷在柔软的棉被里,这是用夏元一之前拿出的少量棉花做的,暖和得不像话。
“二哥···好无聊啊!”
小丫头拖着长音,在炕上滚来滚去,“外面好冷,都不能出去玩了。”
夏元一正坐在炕桌边,手里摆弄着几颗干辣椒。
闻言头也不抬:“前几日是谁喊着‘终于不用下地干活了’?”
“那也不能天天在屋里躺着呀!”
夏依依一个骨碌坐起来,眼睛滴溜溜地转,最后落在夏元一手里的辣椒上,“二哥,你弄这个干嘛?是不是要做好吃的?”
夏元一笑了笑,将几颗干辣椒放在小石臼里,轻轻捣碎。顿时,一股辛辣中带着焦香的气味弥漫开来。
“阿嚏!”夏依依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小鼻子皱成一团,“好呛!但是……好香啊!”
这味道把在隔壁忙活的夏陈氏和谭芷也引了过来。
“元一,你又鼓捣啥呢?”
夏陈氏好奇地问:“这味儿可真冲。”
“娘,嫂子,来得正好。”夏元一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大袋炒好的花生,“今天咱们做个新零嘴,辣子花生。”
一听“新零嘴”,夏依依的眼睛瞬间亮了,哧溜一下从炕上滑下来,凑到桌边眼巴巴地看着。
夏元一熟练地在锅里倒油,放入捣碎的辣椒和几粒花椒。
刺啦一声,辛香的味道瞬间被激发出来,充满了整个房间。
“阿嚏!阿嚏!”
这下连夏陈氏和谭芷也没能幸免,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元一,这……这能吃吗?”
谭芷捂着鼻子,有些怀疑地看着锅里红彤彤的辣椒。
夏元一笑而不语,将晾凉的花生倒入锅中,快速翻炒。
很快,每一颗花生都均匀地裹上了辣椒和花椒的碎末,红艳艳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动。
出锅,撒上一点点盐巴。
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辣子花生就做好了。
夏依依第一个忍不住,伸出小爪子就想抓,被夏元一轻轻拍开:“烫,等会儿。”
小丫头撅着嘴,围着盘子直转悠。
那副馋样,把大家都逗笑了。
终于等到温度合适,夏依依迫不及待地捏起一颗扔进嘴里。
“咔嚓!”
酥脆的花生混合着辣椒的焦香、花椒的麻,在口中炸开一股奇妙的滋味。
“嘶!哈···”小丫头被辣得直抽气,小手在嘴边使劲扇风,眼泪都快出来了,却含含糊糊地喊着,“好……好吃!娘,嫂子,你们快尝尝!”
夏陈氏和谭芷将信将疑地各尝了一颗。
下一刻,两人的脸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
“这···这味道···”
夏陈氏一边吸着气,一边又伸手去拿第二颗,“怪上头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发现木薯后成为神农》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从发现木薯后成为神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发现木薯后成为神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