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点头道:“你说得在理,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随后两人又聊起此前的民族融合政策,官家语气轻快了不少:“多亏了之前许的那些条件,南方的少数民族都安分下来,和咱们的人也渐渐融到了一起。你当初送过去的粮种、技术,今年收成格外好,百姓们都念着好;还有工坊,如今也开得遍地都是。”
他笑着补充:“尤其是印刷术和纸张推广后,纸价降了不少,连乡下的农家子,都能买得起纸、读得起书了,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陈阳听着,也跟着放下心来,两人就着这些民生琐事,又聊了许久。
官家又说起两件心事,第一件便是国内粮食紧缺的问题。陈阳当即提点:“东南亚的真腊、占城、三佛齐这几个小国,气候湿热,水稻一年能收两季甚至三季,向来不缺粮食。他们本就尊大宋为天朝上国,是咱们的附属之国,不如下道旨意,控制他们的粮食外流——让他们把多余的粮食尽数运往大宋,这样咱们的粮荒便能解了。”官家一听,顿时喜上眉梢,连说这法子可行。
接着,官家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顾虑:“铁木真那支队伍,当初只有5万大军,如今已发展到十几万了。他常年在外,朕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陈阳却十分笃定,给官家分析起来:“官家放心,咱们握着两个关键。第一,他队伍的所有后勤物资都由大宋供给,只要咱们断了粮草军械,他即便有反心,也掀不起风浪;第二,就算他真在西域控制了些小国,建了势力,官家也无需多虑——如今的大宋早已不是从前,军中将士个个都盼着立功,但凡有仗打、有功劳拿,他们比谁都积极。真要是有变故,正好给兄弟们一个建功的机会。”
官家听完,瞬间没了顾虑,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连说:“你这么一说,朕倒盼着他们能有点动静,也好让朕的将士们露露本事!”
随后官家又与陈阳聊起食品工坊的事:“如今朕已将食品配方公布,大宋境内的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最缺的就是原材料,这事还得你给出出主意。”
陈阳当即回应:“这事儿好解决。眼下军中将士也闲了下来,不如成立几支海军,一方面维护黄海、东海、南海的海域安定,另一方面他们边训练边出海捕鱼——捕来的鱼大量卖给食品工坊,所得银钱既能当将士们的奖励,又能补贴后勤,一举两得。”
谈及工坊急需的油脂与肉食,他接着说:“一是派人选赴周边小国,寻找可榨油的作物良种;二是大力发展养猪业。”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这是‘善猪之法’,按此法养猪,猪肉没有腥臊味,还能快速育肥。”官家接过纸一看,顿时大喜,当即决定推行。
陈阳又补充:“东北以北的北荒之地,原始森林里有大量野物,让闲置的将士去打猎,既能换银钱、给奖励,也能帮将士们增加收入,填补肉食缺口。”
解决完原材料难题,两人又聊到全国水土流失、林木稀缺的问题——毕竟“柴米油盐”中,“柴”是民生根本。陈阳提议:“可将每年二月初十到三月初十定为‘植树节’,号召大宋境内男女老幼每人种一棵树。如此坚持几十年,大宋定能处处绿水青山。”官家听后连连称好,只觉此前的难题都迎刃而解,心情越发畅快。
随后两人又聊起东北开荒的难题,官家叹道:“东北那片地,虽说是黑土肥沃,可开荒太难了——到处是没膝的沼泽,一脚踩下去能陷到半截腿;还有那种圆墩墩的‘塔头墩子’,是常年泡在水里的草甸根须盘结而成,最小的也有几十斤重,大点的能有上百斤,一锄头下去根本刨不动,将士们开荒时都犯难。”
他话锋一转,满是期待:“可要是能把这片地开出来,至少能解中原三四个省的粮食之忧,实在是块宝地。”
陈阳听后,当即起身请命:“开荒东北是重中之重,此事关乎民生根本。明年开春后,微臣愿前往东北,在那边驻留一两年,全力主持开荒事宜,争取把那片黑土地变成北地粮仓。”
官家一听,顿时露出不舍之色:“你刚从倭国回来,还没歇多久,又要去那么偏远苦寒的地方,朕实在不忍心。”
陈阳笑着宽慰:“官家放心,等后续东北的官道修起来,南北来往会又快又方便,臣若想回京城,也用不了多少时日。”
官家见他态度坚决,又念及开荒的重要性,终究点了头,感慨道:“那就辛苦爱卿了,大宋的百姓,都会记着你的功劳。”
喜欢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