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背着两个鼓囊囊的背篓回到营地时,青禾正和苏玉薇坐在毡毯上择野菜,春桃在一旁逗着赵灵月玩,石磊他们也早已收了鱼竿,正帮着赵承煜擦手上的泥。
“回来啦?”青禾抬头见他,笑着站起身,“快歇歇,螃蟹刚煮好,正热乎呢。”
陈阳把背篓往地上一放,拍了拍手上的灰:“日头还早,但往回赶得走一个半时辰,咱们收拾收拾,该回城了。”
“正好,灵月也玩累了。”苏玉薇摸了摸赵灵月的头,小姑娘正抱着个煮好的螃蟹啃得香,闻言含混地点点头。
众人七手八脚地收拾起来:毡毯卷成捆,剩余的点心水果装回食盒,陈阳背上的两篓收获也小心地搬上马车。石磊先检查了马车,确认稳妥后,招呼大家上车。
依旧是来时的阵仗,两辆车一前一后驶离樊良湖,车轮碾过草地,渐渐踏上归途。赵灵月靠在青禾怀里,手里还攥着个没吃完的蟹钳,很快就打起了小盹;赵承煜则在另一辆车里,兴奋地跟阿禄讲着今天钓鱼的趣事。
陈阳骑马跟在车旁,回头望了眼渐渐远去的樊良湖,岸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像在挥手道别。这趟郊游收获满满,车厢里时不时传来的笑语声,混着车轮声,一路往扬州城的方向去了。
回到老宅时,天刚擦黑。陈阳提着下午带回的新鲜水产进了厨房,青禾和春桃也跟着打下手,苏玉薇则陪着两个孩子在院里玩。
灶上很快热闹起来。最肥的大闸蟹被刷洗干净,整只上锅清蒸,只撒了把紫苏叶去腥味;两条白鱼改刀成块,用姜片腌过,下热油煎得两面金黄,淋上酱油和少许香醋,香得人直咽口水。
肉菜备了两道:青蒜炒腊肉,肥瘦相间的腊肉煸出油香,混着青蒜的辛辣格外下饭;红烧排骨用冰糖炒出糖色,炖得酥烂脱骨,汤汁浓稠。青菜选了初秋当季的:清炒水芹脆嫩爽口,蒜蓉瓢儿菜翠绿油亮。
重头戏是那两只野鸭子,陈阳剁成块后焯水去血沫,加了生姜、枸杞和几片当归,在砂锅里慢慢炖着,汤香渐渐漫了满院;青河虾则用沸水焯过,撒上盐和白胡椒粉拌匀,装在白瓷盘里,红亮诱人,正是下酒的好菜。最后烧了锅冬瓜丸子汤,丸子是新鲜肉馅捏的,配着冬瓜清爽解腻。
米饭蒸得颗粒分明,盛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众人围坐桌旁,清蒸大闸蟹红亮诱人,掰开满是膏黄;油煎白鱼外酥里嫩,汤汁浇饭能多吃半碗;清炒河虾鲜甜弹牙,连赵灵月都捏着小虾仁往嘴里送;老鸭汤炖得乳白,喝一口暖意从胃里散开。
赵承煜被排骨吸引,小口啃得认真;石磊话不多,却连着剥了三只河虾,又喝了半碗鸭汤;苏玉薇夹着水芹,赞这季节的菜最是鲜嫩;青禾给孩子们分着蟹肉,自己也舀了勺鸭汤,脸上满是满足。满桌热菜配着说笑,初秋的夜里,这烟火气把白日的疲惫都熏得散了。
次日天刚亮,一行人便备了车马,往西北方向的蜀冈去。马车在平坦的官道上行了约莫一个时辰,远远便见一脉平缓的丘陵蜿蜒铺开,草木葱茏间隐约露出山石轮廓——这便是蜀冈了。
下了马车,秋风吹过林梢,带着草木的清气。石磊从车上取下两把弓箭,都是用硬木削成的,弓弦是结实的麻绳,箭头则打磨得尖利的石簇,看着虽简朴,却透着股利落劲儿。他把其中一把小些的递给赵承煜:“这弓力道轻,你先学着拉弦瞄准,今日教你辨踪迹、识风向。”
阿禄扛着个空竹篓跟在一旁,赵承煜握着木弓,小脸绷得严肃,跟着石磊往林子深处去。三人脚步放轻,石磊时不时指着地上的蹄印、断折的枝丫讲解:“看这爪印,是野兔刚过;那丛草倒了片,许是有獐子在附近。”
这边,陈阳带着青禾、苏玉薇、春桃和赵灵月往山坳处走。刚入秋的蜀冈正是物产丰饶时,路边的灌木丛里挂着一串串红玛瑙似的野山楂,青禾伸手摘了颗,擦了擦递到赵灵月嘴边:“尝尝,酸中带甜。”
苏玉薇眼尖,瞥见老树根上长着些褐红色的木耳,连忙招呼陈阳:“这里有木耳,看着还新鲜。”陈阳取了小篮子,小心地把木耳摘下来,春桃则蹲在草丛里,拨开叶片找野生的香菇,时不时抬头喊:“陈大哥,这朵能要不?”
赵灵月被春桃牵着,小手里攥着颗野山楂,看见前面的酸枣树,挣着要去摘:“二哥,那个红的!”陈阳笑着把她举起来,让她够到最低的枝丫,小姑娘摘下一颗就往嘴里塞,酸得眯起眼睛,逗得众人都笑。
林子里不时传来石磊的喊声:“承煜,拉弓时胳膊再挺直些!”接着是赵承煜的回应,混着阿禄的笑声。陈阳他们这边则静些,只有采摘的窸窣声和偶尔的笑语,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来,在地上织成斑驳的光影,倒比昨日在湖边多了几分野趣。
往山脚下走时,收获已沉甸甸装了满篮:青禾摘的野山楂红得透亮,苏玉薇采的木耳攒了小半筐,春桃找的香菇肥嫩饱满,还有丛里掐的野苋菜、马齿苋,水灵得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