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刚把粮票换成钱锁进铁盒,林晓棠就被张婶堵在了家属院的巷口。张婶手里攥着半袋白面和一团藏青色毛线,脸上满是急切:“晓棠,你可得帮婶这个忙!我家姑娘下个月订婚,想穿件像样的毛衣,县城商店的样式太老气,你手艺好,能不能给设计个新颖的?”
林晓棠看着张婶手里的毛线,又想起之前帮邻居织毛衣时,大家总说“要是有新花样就好了”,心里忽然动了个念头——与其总织老款,不如试着设计些新花纹,既能让大家满意,也能让自己的手工活更有特色。
“张婶,您放心,我肯定帮您织出好看的毛衣。”林晓棠接过毛线,又仔细问了张婶女儿的身高、喜好,“我想给毛衣织上菱形花纹,领口再绣圈小碎花,既显年轻又不失体面,您觉得怎么样?”
张婶一听眼睛就亮了:“菱形花纹!这主意好!比商店里的条纹款洋气多了!晓棠,就按你说的来,婶再给你加两斤粮票,可别让你吃亏!”
“粮票不用多给,之前说好的‘一件毛衣换三斤粮票或两尺布票’,规矩不能破。”林晓棠笑着推辞,又补充道,“不过您要是急着要,我可以每天多织两小时,保证赶在订婚前给您做好。”
张婶见她实在,心里更踏实了,连声道谢后才离开。林晓棠抱着毛线回家,刚进门就把设计想法跟母亲说了,刘桂兰听了也高兴:“新颖花纹好啊,以后大家更愿意找你订了!妈这就帮你绕线,你安心琢磨针法。”
接下来几天,林晓棠一有空就对着毛线琢磨菱形花纹的织法。白天在工厂上班,她趁午休在废纸上画花纹草图;晚上回家,就坐在煤油灯下边试织边调整。一开始针法总出错,织好的菱形歪歪扭扭,她拆了织、织了拆,手指被毛线针磨得发红也不气馁。
这天晚上,沈廷舟下班路过家属院,看到林晓棠家的灯还亮着,透过窗户,正好看到她低头织毛衣的样子——煤油灯的光洒在她脸上,认真得连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都没察觉。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敲了敲门。
“沈科长?您怎么来了?”林晓棠开门看到他,有些惊讶。
“路过,看到你家灯还亮着,过来看看。”沈廷舟走进屋,目光落在炕上的毛线和草图上,“在研究新花纹?”
“嗯,张婶让我给她女儿织件订婚穿的毛衣,想织点新颖的。”林晓棠拿起织了一半的毛衣,有些不好意思,“就是这菱形花纹总织不好,拆了好几次。”
沈廷舟拿起毛衣仔细看了看,又瞥了眼草图,忽然指着一处说:“你试试把每排菱形的针数固定住,比如第一排织五针正、五针反,下一排错开两针,这样花纹会更整齐。”他说着,还拿起毛线针演示了两下。
林晓棠照着试了试,果然,织出来的菱形又规整又立体,比之前好看多了。她惊喜地抬头:“沈科长,您怎么还懂织毛衣啊?”
“以前看我母亲织过,记了点技巧。”沈廷舟笑了笑,把毛线针递给她,“你这么用心,织出来的毛衣肯定好看。对了,你这手工活现在订单多,有没有想过定些规矩?比如明码标价、约定交货时间,这样既能避免纠纷,也显得更正规。”
林晓棠心里一动——沈廷舟说的正是她之前琢磨的。之前接订单都是随口约定,万一遇到有人讨价还价或者催单,确实不好处理。她认真地说:“我正想定‘自愿换票、明码标价’的规矩,普通款毛衣换三斤粮票或两尺布票,复杂花纹的适当加一点,交货时间也提前跟人说清楚。”
“这个想法很好。”沈廷舟点点头,“你可以找个小本子,把订单信息、换的票证都记下来,万一以后有什么事,也有凭证。”
林晓棠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连忙应下来。沈廷舟又坐了一会儿,叮嘱她别熬太晚,才起身离开。看着他的背影,林晓棠心里暖暖的——每次遇到难题,沈廷舟总能帮她想到办法。
有了沈廷舟的指点,林晓棠织毛衣的速度快了不少。五天后,张婶女儿的订婚毛衣终于织好了:藏青色的底,胸前是整齐的菱形花纹,领口绣着一圈淡粉色的小碎花,袖口还织了精致的花边,比县城商店里卖的还要好看。
张婶来拿毛衣时,一打开就惊呼出声:“哎哟!这也太好看了!比我想象中还强!”她拿着毛衣在身上比划着,眼眶都红了,“我家姑娘要是穿上这个,肯定是订婚宴上最体面的!”
说着,张婶把三斤粮票和一小袋红糖塞给林晓棠:“晓棠,这红糖你拿着,给你妹妹补补身子。你这手艺好、人实在,以后婶肯定多给你介绍生意!”
林晓棠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红糖,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小本子:“张婶,您在这上面签个名,证明毛衣您满意收下了,粮票也收到了,咱们也算有个凭证。”
张婶爽快地签了名,还特意多写了句“毛衣款式新颖、做工精细”。她拿着毛衣走后,没多久,家属院就传开了——林晓棠会织新颖花纹的毛衣,还明码标价、有凭证,既靠谱又放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