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翊派往宋州送信的“百骑”信使离开尚不足半日,洛阳城内,又一桩离奇事件,如同投入本就微澜渐起的湖面的一块巨石,轰然炸响。
出事的是漕运司丞王元。
王元官职不高,仅为从六品上,却掌管着洛口仓——这座帝国东部最大粮仓——的出纳核验之权,位置紧要,责任重大。
据万年县衙初步上报的案情称,这位王司丞昨夜与友人在洛水畔的酒肆小酌,归家时已是亥时三刻。
因住处离河岸不远,他便屏退了随从,想独自沿河散步醒酒。
不料今日清晨,有渔夫在洛水下游一处回水湾发现了他的尸身,已泡得有些发胀。
万年县仵作初步勘验,认定为“酒后失足,坠河溺亡”。
消息传到狄府时,张承翊正在听取暗桩汇报追查童谣源头的进展,仍是毫无头绪,那童谣仿佛真是凭空生出,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
闻听王元死讯,张承翊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王元?洛口仓的司丞?”他沉吟片刻,转向一旁同样面色凝重的孙敬之,“孙先生,我记得狄公离京前,曾让我们留意漕运、水利相关官员的动向?”
孙敬之立刻起身,快步走到存放文书卷宗的架阁前,略一翻找,便抽出了一份簿册。
“正是!王元之名,在此有录。”他快速翻阅着,手指点在一处记录上,“据狄公离京前吩咐整理的近期官员奏报摘要,这位王司丞在过去三个月内,曾连续三次上书,言辞恳切,提及洛口仓附近、乃至洛阳段部分漕河堤坝‘年久失修,夯土松软,恐难耐秋汛’,请求朝廷拨款紧急加固。但…似乎都未引起足够重视,批复多是‘已知,待议’。”
张承翊眼中精光一闪:“掌管粮仓出纳的官员,却屡次三番关心堤坝安危…这本身就已不寻常。如今又在这童谣四起、狄公远赴宋州查案的节骨眼上,‘酒后失足’淹死了?”他冷哼一声,“未免太过巧合!”
“张将军是怀疑…”孙敬之的心提了起来。
“事出反常必有妖!”张承翊斩钉截铁道,“狄公不在,我等更不能坐视。我必须亲自去现场看一看!孙先生,你且留在府中,继续分析童谣,并查一查这位王司丞过往的履历、人际关系,看看有无其他可疑之处。”
“将军放心,我即刻去办。”孙敬之应道。
张承翊点了两名得力护卫,立刻动身赶往万年县衙。
他并未声张,只以狄阁老府护卫统领的身份,要求查看王元尸身及相关案卷。
在阴冷的县衙殓房内,王元的尸身被停放在一块门板上,盖着白布。
空气中弥漫着河水的腥气与淡淡的尸臭。
张承翊示意仵作揭开白布,他屏息上前,仔细查看。
尸体面色青紫,口鼻旁有蕈状泡沫,确是溺亡体征。
衣物湿透,沾满泥污,看似与“失足落水”吻合。
但张承翊征战沙场多年,见过无数死状,观察力极为敏锐。
他注意到王元双手手指微微蜷曲,指甲缝隙里似乎嵌着一些深色的淤泥,与河岸常见的黄褐色泥沙略有不同。
“他昨夜在何处饮酒?与何人同饮?”张承翊转头问向陪同的万年县尉。
县尉忙答道:“回张将军,是在‘临波阁’,据说是与几位旧日同窗小聚。卑职已询问过,那几人均证实王司丞离开时确已微醺,但神志尚清,还与他们拱手道别。”
“微醺…”张承翊不置可否,目光再次落回尸体上。他心中疑窦更甚,一个神志尚清的人,走在熟悉的河岸路径上,何以会突然“失足”?
况且,王元屡次上书提及堤坝隐患,他对河岸情况理应比常人更为警惕才是。
他又翻阅了万年县初步整理的案卷,记录简单,结论草率,几乎全盘采信了“友人证言”和表面勘验结果,对于王元生前屡次上书之事,只字未提。
“此案疑点颇多,恐非意外这般简单。”张承翊沉声道,“尸身暂由县衙妥善保管,未得狄阁老或我的允许,不得擅自处理。案卷我需带回细看。”
那县尉见张承翊面色不善,语气强硬,不敢违逆,连声称是。
带着案卷副本和对尸体的初步观察,张承翊返回狄府,立刻与孙敬之商议。
“孙先生,你看,”张承翊将案卷推过去,并描述了自己看到的尸体细节,“王元指甲缝中的淤泥颜色颇深,我总觉得有些异常。而且,他昨夜饮酒,据同行者言只是‘微醺’,何以会失足?”
孙敬之快速浏览案卷,又结合自己刚刚查到的关于王元的资料,脸色越来越沉:“张将军,你所虑极是。下官刚查到,王元此人,虽官职不高,但素以谨慎着称,并非嗜酒无度之徒。他近年来专注于漕务,尤其对堤防安全极为上心,几乎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这样一个人,在明知河堤有险的情况下,夜间独行还如此不小心,于理不合。”
他放下卷宗,看向张承翊,眼中闪烁着忧虑的光芒:“更让我不安的是,这‘洛水’…张将军可还记得那童谣?”
张承翊浑身一震,脱口而出:“洛水涨,皇城荡!”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寒意。
童谣言“洛水涨”,预言水患;而熟知洛水堤坝隐患、并屡次发出警告的官员,就这么突兀地、带着疑点地死在了洛水之中!
这真的是巧合吗?
还是说,童谣并非空穴来风,而王元之死,就是这“洛水涨”阴谋的前奏,是幕后黑手清除障碍、掩盖真相的第一步?
“必须立刻将此事详报狄公!”孙敬之急声道,“王元之死,恐与童谣、与漕运、与幽冥司的‘内困’之策有莫大关联!”
张承翊重重点头:“我这就去安排,加派信使,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洛阳童谣愈演愈烈、以及王元离奇溺亡之事,一并呈报狄公!”
狄府之内,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童谣的阴影尚未散去,官员的暴毙又添新疑。
张承翊和孙敬之都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神都洛阳悄然收紧,而他们,必须在狄仁杰回来之前,稳住阵脚,抓住这迷雾中悄然显露的蛛丝马迹。
(第102章 收)
喜欢大唐狄仁杰之裂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狄仁杰之裂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