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周队,您这水有点深啊
法医办公室里,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淡淡的咖啡香,形成一种奇特而令人不安的氛围。陈璐将DNA比对报告递给周亚文,指尖微微发抖,仿佛那份薄薄的纸张有千斤重。报告上那个醒目的红色字样像是一道刚刚撕裂的伤口,残忍地撕开了尘封已久的往事。
2003年9月14日,滨海新区拆迁纠纷,一户姓汪的人家自焚。陈璐指着报告上的案件编号,声音压得很低,尽管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人,当时你父亲是现场勘查负责人,按照规程采集了围观群众的DNA样本,其中代号的样本与张小海指甲里的皮肤组织有亲属关系。
周亚文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报告边缘,纸张的质感在他指尖变得异常清晰。他记得那个案子,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但某些细节依然历历在目。当时他刚考入警校,还是个对刑警职业充满憧憬的年轻人。父亲连续几天夜不归宿,回来时身上总带着一股难以消散的焦糊味道和沉重的叹息。那时的周亚文还无法理解父亲眼中的疲惫和矛盾,现在却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重。
亲属关系...具体是什么?有多大把握?周亚文问道,声音出乎意料地平静。
80%可能性是父子关系。陈璐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专业而谨慎的光芒,也就是说,杀害张小海的人,很可能是当年那个的儿子,或者本人。考虑到时间跨度,是儿子的可能性更大。
周亚文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金色海岸项目位于滨海新区,正是当年拆迁纠纷的同一区域。张小海的建筑公司参与了项目施工,而现在他被人谋杀,凶手的DNA竟然与二十年前的旧案关联...这绝不是巧合。
林局为什么对这个这么感兴趣?他还特别问了什么?周亚文轻声问,警惕地注意着门外的动静。
陈璐摇摇头,走到门口确认走廊无人,才返回继续说话:不清楚,但他调取了全部旧案档案,还特意嘱咐我不要告诉你。她咬了咬嘴唇,这个罕见的紧张动作让周亚文感到不安,我觉得...这个案子不简单,周队。你要小心。林局最近的行为很反常,昨天他还特意问我你的排班表和最近的情绪状态。
周亚文点点头,将报告还给她:备份一份藏好,原件交给林局。他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还有,匕首的鉴定结果...最终确认了吗?
不是凶器。陈璐肯定地说,打开另一个文件夹展示检测数据,刃口宽度差了两毫米,而且马三的匕首有轻微弧度,伤口却是笔直的。技术科做了三维扫描比对,吻合度不足60%。她指着几张放大图片,看这里,凶器的刀尖角度更锐利,应该是特种刀具或者自制武器。
离开法医办公室,周亚文径直走向位于三楼的档案室。走廊里偶尔有同事经过,他都以点头示意,但大脑却在飞速思考。2003年的案件应该还在旧档案库里,虽然林远可能已经拿走了关键部分,但或许还能找到蛛丝马迹。
档案室的老张是周亚文父亲的旧部,今年已经五十多岁,在档案室工作了近二十年。见周亚文来了,他默默递过一张门禁卡,压低声音说:203柜,但别太久,林局打过招呼了,任何人调阅2003年的档案都要向他报告。老张的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和关切。
203柜里,2003年的案件档案整整齐齐排列着,唯独缺少了9·14自焚案的卷宗。周亚文仔细翻检相邻的案件卷宗,手指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滑过,终于在一起盗窃案记录背面发现了用铅笔写的一行小字:汪家四口,只找到三具尸体。字迹潦草,像是匆忙中记下的,但周亚文认出那是父亲的笔迹。
汪家...他迅速在脑海中搜索这个姓氏。金色海岸项目拆迁时,最后一户拒绝搬离的好像就是汪家的老宅!当时还上了本地新闻,报道称户主态度强硬,拒绝任何补偿方案。
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是老黑发来的加密短信:赵凯龙今晚8点在海悦山庄见重要客人,谈金色海岸的事。小心,有内鬼。短信在阅读后十秒自动删除,不留任何痕迹。
周亚文删掉短信,快步离开档案室。经过副局长办公室时,他听到林远正在打电话,门没有完全关严,声音隐约传出:...DNA确认了?好,继续盯着,别打草惊蛇...对,特别是周...他知道多少?...
声音戛然而止,仿佛感应到了门外的周亚文。他迅速闪身躲进隔壁空着的会议室,心跳如擂鼓。林远到底在调查什么?为什么对他保密?那个未说完的是指他吗?
回到办公室,周亚文锁上门,拉下百叶窗。他从书架后面一个隐蔽的暗格中取出父亲留下的旧笔记本——这是父亲去世后,他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一直秘密保存着。笔记本的皮革封面已经磨损,页角卷曲,散发着旧纸张和墨水特有的气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刑警林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刑警林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