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普通的拐卖,陈璐声音发颤,他们在儿童...看这个——女,4-5岁,大眼睛,性格温顺,钢琴启蒙优先...这根本是订单!
林远翻看着这份可怕的,胃部一阵绞痛。这些孩子被当成了商品,按照买家的喜好。更可怕的是,有五个名字后面已经打了勾,意味着五个孩子可能已经被运往不知何处。
查一下这些孩子的背景,林远命令道,特别是父母职业和经济状况。
调查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共同点——所有目标孩子的家庭都属于中产偏下阶层,父母多是上班族或小生意人,没有显赫的社会关系。这意味着孩子失踪后,家庭能调动的资源有限,舆论关注度也相对较低。
精心挑选的弱势目标,林远分析道,减少作案风险。
技术科终于破解了SD卡上的视频文件。第一个视频打开后,画面显示是人民公园的沙坑,苏雯穿着白裙,正在和几个孩子互动。镜头拉近,聚焦在每个孩子的面部特征上,像是在确认身份。
她在核对,陈璐厌恶地说,看看哪个孩子符合买家要求。
其他视频大多是类似的踩点记录,但最后一个文件与众不同——那是一段交易录像,拍摄于某个车库。画面中,苏雯将一个昏睡的小男孩交给一个戴鸭舌帽的男子,后者递给她一个厚厚的信封。
能看清脸吗?林远凑近屏幕。
男子始终低着头,只能看到下巴和一抹胡茬。他左手小指上戴着一枚造型独特的戒指——蛇形,眼睛是两颗红宝石。
暂停!放大那枚戒指!
高清放大后,可以清晰看到戒指内侧刻着字母。
查一下这个标志,林远指着蛇形戒指,可能是组织符号。
就在这时,前往蓝天网吧调查的警员传回消息——监控拍到了一个戴同款鸭舌帽的男子,曾在苏雯被捕前一天出现在网吧。他使用了角落里的公用电话,通话时间与苏雯的一次性手机记录吻合。
身高约175,偏瘦,戴黑色鸭舌帽和口罩,警员描述道,左手上确实有枚蛇形戒指。
林远立刻组织画像师根据描述绘制嫌疑人肖像,同时加大对苏雯的审讯力度。但这次,她像蚌壳一样紧闭双唇,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犯罪心理专家对苏雯做了初步评估: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缺乏共情能力,但智商很高。她不是主谋,更像是被精心培养的,专门负责识别和接近目标儿童。
培养?林远抓住这个词。
她的手法太专业了——知道如何快速获得孩子信任,用什么玩具吸引注意力,甚至精确计算药物剂量。这不是自学能掌握的。
专家的话印证了林远的猜测——苏雯背后必定有一个专业犯罪组织,专门拐卖儿童以满足非法收养市场,甚至更黑暗的需求。
回到黑色房车的搜查工作,刑侦人员有了更可怕的发现。在座椅下方的暗格里,找到了几支使用过的注射器和一个小药瓶,标签写着咪达唑仑—一种强效镇静剂。
难怪孩子们会乖乖跟陌生人走,陈璐检查着药瓶,这种药物能导致顺行性遗忘,受害者醒来后根本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更关键的是,在驾驶座遮阳板后面,发现了一张被刻意藏匿的停车票,上面印着青港国际物流园区的字样和日期——正好是陈乐乐失踪后的第二天。
物流园区?林远眼前一亮,他们可能通过货运渠道转移孩子!
调查组立刻前往该物流园区调取监控。录像显示,黑色房车确实在指定日期进入园区,停在了D区货仓附近。约半小时后,一辆印有海通冷链字样的冷藏车驶离园区。
冷藏车...林远感到一阵恶寒,查这辆车的去向!
交通监控追踪显示,冷藏车驶向港口方向。港口记录证实,当天确实有一辆海通冷链的车辆登上了开往大连的滚装船。
大连不是终点,林远连夜联系大连警方协助调查,从那里可以转运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境...
审讯室里,苏雯得知冷藏车被追踪的消息后,第一次流露出真实的恐惧:你们不明白...惹恼了他们,那些孩子就真的回不来了...
他们是谁?林远紧盯着她的眼睛。
苏雯的拇指无意识地摸索着手腕上已经不存在的红手链:摇篮...他们叫...我只是个送货的,从来没见过上面的人...
鸭舌帽男子是谁?
接头人...代号...我只见过三次,都是他给我任务和报酬...
林远拿出物流园区的照片:孩子被运到哪里去了?
苏雯的嘴唇颤抖着:不同的...有的在国内,有的...在海上。
什么海上?
我不知道具体位置...只听说是大型邮轮,在公海航行,不受任何国家法律约束...苏雯突然抓住林远的手,求求你,别查了!他们会杀了那些孩子的!从不留证据...如果发现危险,他们会立刻清理货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刑警林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刑警林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