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报》的编辑部里,咖啡渍在稿纸上晕出褐色的圈。资深编辑周棠把钢笔往桌上一摔,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热搜词条,声音压得又急又哑:“# 蓬莱仙境图卷 艺术大于真伪# 这都能上热搜第二?顾景明的公关团队也太厉害了!”
对面的年轻记者小林手里捏着刚打印好的稿件,标题是《仿作的救赎:当传统技法遇见现代创作》,文末还附了三位艺术院校教授的访谈 —— 其中两位都提到 “不应以‘真伪’否定创作价值”。“可读者评论里,支持顾景明的占了六成。” 小林把平板递过去,屏幕上的热评第一条是 “人家资助年轻人搞艺术,反过来被诬陷伪造,这届年轻人太没良心”,下面跟着两千多条点赞。
周棠翻着小林的采访笔记,手指在 “江寻曾说‘传统需重构’” 那行字上划了道横线:“你没问江寻,他说的‘重构’到底是仿作还是创新?还有沈墨心,她不是一直研究古画修复吗?怎么会突然参与‘仿作’?”
“联系不上。” 小林叹了口气,“江寻的电话一直占线,沈墨心的工作室电话没人接。刚才去美术馆门口蹲点,听见几个老人在吵 —— 有个说‘仿画就是造假,跟卖假古董没区别’,另一个反驳‘王原祁的真迹藏在故宫,普通人根本看不到,江寻的仿作至少让大家知道这画长什么样’。”
周棠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翻出去年的期刊,封面是《蓬莱仙境图卷》的局部特写,当时配的文章标题是《古画新韵:江寻、沈墨心复原清代技法》。“那时候多好,现在全被顾景明搅乱了。” 她把期刊拍在桌上,“不行,我得再去联系江寻,不能让舆论全被带偏。”
下午的阳光透过工作室的天窗,在沈墨心面前的画案上投下一块菱形的光斑。她手里捏着一支狼毫笔,笔尖悬在宣纸上,却迟迟没落下 —— 纸上摊着的是《蓬莱仙境图卷》的创作草图,旁边还放着七叔留下的《古画技法札记》,札记里 “仿作之要,在传其神,而非仿其形” 这句话被画了三道红线。
“还没联系上李教授?” 江寻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一叠打印纸,是陆明轩刚发来的顾景明社交记录截图。“陆明轩查到,顾景明在被捕前,跟香港苏富比的亚洲区总裁通过三次电话,还发过《蓬莱仙境图卷》的高清照片,标注的是‘清代王原祁真迹’。”
沈墨心抬起头,眼底带着红血丝 —— 她从早上开始就对着创作笔记发呆,笔记里记着每一笔山石的皴法、每一抹云雾的渲染,甚至标注了 “用赭石调藤黄,仿王原祁晚年用色”,可现在这些细节,在舆论里全被简化成 “仿作”“造假”。“联系上了,李教授说,苏富比那边暂时不肯提供通话录音,得有法院的调查令。” 她把笔放下,指尖摩挲着札记上的红线,“刚才美术馆的张馆长给我打电话,说有老画家联名写信,要求取消我们之前申请的‘古画修复成果展’,理由是‘参与仿作,玷污传统’。”
江寻走到画案旁,把截图放在她面前 —— 其中一张是顾景明给苏富比总裁发的消息:“此卷为海外回流真迹,估价不低于八千万港币”。“你看这个,只要能拿到苏富比的确认,就能证明顾景明想把画当真品卖,之前的‘委托创作’说辞就不攻自破了。” 他的语气带着急切,手指在 “八千万” 那几个字上点了点,“我跟陈队长商量了,明天就申请调查令,只要苏富比配合,我们很快就能洗清嫌疑。”
可沈墨心的目光还停在札记上。“洗清嫌疑之后呢?” 她突然问,声音很轻,却让江寻的动作顿住了,“大家还是会说,我们是‘收钱仿画的人’。张馆长说,有位 92 岁的老画家,看到新闻后气得住院了,说我们‘把祖宗的技法用在造假上’。” 她拿起创作草图,指尖在画着云雾的地方按了按,“你还记得我们画这里的时候,反复调整了十几次吗?就为了还原王原祁‘淡墨积染’的技法,可现在没人在乎这些,大家只在乎‘真’还是‘假’。”
江寻看着她发红的眼眶,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知道沈墨心在意的是什么 —— 她从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学古画修复,最看重的就是 “技法传承的尊严”,现在舆论把他们的创作说成 “玷污传统”,比说他们 “造假” 更让她难受。“可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打赢官司,” 他试图让语气缓和些,“等顾景明伏法了,我们再慢慢跟大家解释创作的初衷,再证明我们的技法是真正的传承……”
“慢慢解释?” 沈墨心打断他,把草图叠起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那位老画家住院了,我们的展览可能取消了,网上还有人说要去工作室抗议 ——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慢慢解释?江寻,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我们不该接受顾景明的钱,不该画这幅画,哪怕我们的初衷是好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匠心代码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匠心代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