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府衙的内堂,总比外堂多几分暖意。暮色将临,廊下羊角灯笼渐次亮起,暖黄的光透过雕花窗棂,将屋内的青绸帐幔、梨木桌椅都染得柔和。周羽刚从大堂议事回来,玄色朝服已换成素色锦袍,袖口还沾着些许墨香 —— 方才与林文轩敲定 “贤才榜” 的细则,笔墨未干便急着回内宅,记挂着婉儿的身孕,也念着刚抬为平妻的小翠。
掀帘而入时,屋内已飘着淡淡的陈皮茶香。婉儿正半倚在窗边的软榻上,身上盖着绣着缠枝莲的锦毯,手捧一本民生簿册轻轻翻阅 —— 虽不直接参与政务,却总爱提前看看贺文渊送来的简报,想着能从旁给周羽提些细碎建议。双喜站在榻边,手里捧着个黑漆托盘,盘里放着刚温好的杏仁酪,见周羽进来,立刻笑着迎上去:“将军回来啦!夫人刚还念叨您呢,说您今日议事定累着了,特意让厨房炖了杏仁酪补身子。”
“辛苦你跑前跑后了。” 周羽接过托盘,指尖触到温热的瓷碗,转头看向软榻上的婉儿,脚步放轻了几分,“今日身子可还舒坦?大夫说你这月份,不宜久看文书。” 说着便坐在榻边,伸手轻轻覆在她隆起的小腹上,掌心能隐约触到细微的胎动,眼底的英气瞬间化作柔意 —— 这是他在朝堂上从未有过的温和,只有在家人面前才会全然展露。
婉儿笑着合起簿册,往他身边挪了挪,锦毯滑落些许,露出腕间的翡翠镯子:“不妨事,就是看贺先生写的流民安置进展,心里高兴。你看,九江那边已有三百多户流民搬进了修好的房子,还有妇人在纺织互助社挣了钱,给孩子买了新布做衣裳呢。” 她说话时声音软得像棉絮,目光落在周羽脸上,满是欣慰,“你定的‘四安之策’,真是帮了百姓大忙。”
周羽闻言,心中暖意更甚,刚要开口,便见门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小翠端着个木盒走进来。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色的襦裙,领口绣着精致的云纹,发间插着支银质步摇,步摇上的小珍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 自抬为平妻后,她依旧保持着往日的沉稳,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舒展。见周羽与婉儿相谈甚欢,便放缓脚步,轻声道:“将军,夫人,我今日去城西的纺织互助社看了,带了些新织的棉布回来,您二位瞧瞧。”
“快过来坐。” 婉儿笑着招手,示意她坐在对面的绣墩上,“我正跟将军说流民的事呢,你去了工坊,定见着不少热闹景象吧?”
小翠将木盒放在桌上,打开时露出几匹叠得整齐的棉布,有淡青、米白两色,布面细密平整,还带着淡淡的棉絮香:“可不是热闹嘛!工坊里有二十多个流民妇人在纺纱,墨家的织布傀儡省了不少力气,往日一个人一天织半匹布,如今有傀儡帮忙,能织两匹呢。有个张婶,昨日刚领了工钱,就给家里的小儿子买了糖糕,还跟我说谢谢将军和夫人给她们指了条活路。” 她说着,眼底泛起温柔的光,手指轻轻抚过棉布,“我还跟李岩先生和青璃姑娘商量,下月再添十台傀儡,再多收些棉花,让更多妇人能有活干。”
周羽拿起一匹棉布,指尖摩挲着布面,赞许地点头:“你考虑得周全。纺织互助社不仅要让百姓挣钱,还要保证布的质量,以后咱们大军的冬衣、流民的棉衣,都能用这些布做,既省钱又实在。” 他转头看向婉儿,“你之前说想在安置棚设‘孩童学堂’,如今棉布有了,是不是可以让互助社织些小衣裳,给学堂的孩子当校服?”
婉儿眼睛一亮,立刻应道:“这个主意好!我明日就跟贺先生说,让他统计学堂孩子的尺寸,再跟小翠商量布料的颜色 —— 淡青色就很好,清爽又耐脏,孩子们穿着也精神。”
双喜站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了句嘴:“将军、夫人、小翠姐姐,我今日去后厨,还听张师傅说,最近买糙米的百姓多了,之前因为战乱,好多人家都吃不上饱饭,如今能顿顿有米饭,还有余钱买些菜,张师傅都高兴得说,这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她说着,还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是两块枣泥糕,“这是张师傅刚做的,让我给夫人和小翠姐姐尝尝,说沾沾将军的福气。”
婉儿笑着接过一块,递给小翠一块,自己也咬了一小口,甜香在口中散开:“张师傅的手艺还是这么好。你也吃一块,跑了一天也累了。” 双喜笑着接过来,小口吃着,屋内顿时满是枣泥的甜香,气氛愈发温馨。
周羽与众人闲聊后,正要起身回房,婉儿突然上前,眼中带着狡黠笑意,轻轻推搡着周羽和小翠。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杵着了,赶紧回房歇着去,莫要扰了我人的清净。 周羽无奈一笑,向婉儿道别。
夜已深沉,雕花窗棂外,一轮圆月悄然爬上中天,银辉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在青砖地上洒下朦胧的光影。屋内红烛摇曳,暖黄的光晕将四周的纱帐染成温柔的橘色,檀香袅袅,氤氲出一室缱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枪定山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枪定山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