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绘画本就以 “写意” 为宗 —— 山水画追求 “远山含黛、近水含情” 的意境,画师们会用淡墨晕染出云雾,让远山看起来若隐若现;人物画重 “形神兼备” 却轻细节,画中人物的五官多是模糊的轮廓,只靠姿态和神情传递情感。像这种用炭笔勾勒、专求 “写实还原” 的素描,对朱标来说完全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
他盯着画中朱樉的模样,又想起方才在廊下听到的哭喊,心里满是好奇,连疲惫都淡了几分:“这种画法叫什么名字?竟能把人画得这般鲜活,比真人站在面前还要清楚。”
“这叫素描。” 朱槿解释道,指尖点了点画中的朱棡,“不用颜料,光靠炭笔就能画,重点是抓‘形’,把人或场景的细节原原本本还原出来。你看,朱棡咬牙的模样、朱棣不服气的眼神,都得一笔一笔抠细节,才能画得这么像。”
朱标又低头看了看画中朱樉的狼狈模样,眼底忽然闪过一丝了然,像是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你画这个,是想留着当‘警示’吧?将来弟弟们再犯浑,就把这画拿给他们看,让他们记牢今日的教训,不敢再肆意妄为。”
朱槿心里暗笑,不愧是当了二十四年太子的 “黑芝麻” 朱标,自己没明说,他倒一眼看穿了用意。
嘴上却摆了摆手,故意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是随手画着玩的,大哥别多想。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他们再逃课,拿这画出来吓唬吓唬,倒也管用。”
朱标若有所思地看了朱槿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有欣慰,也有担忧。他沉默片刻,语气软了几分,像是在求情:“只是二弟,常茂、常升毕竟是婉静的弟弟,年纪还小,对他们,是不是能别这么严苛?婉静要是知道了,怕是会担心。”
朱槿立刻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伸手点了点朱标的胸口:“我的大哥啊,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常茂这小子将来的结局,你还不清楚吗?洪武二十年(1387 年),他随冯胜远征辽东,本是要招降元朝太尉纳哈出,可他偏偏在酒桌上与纳哈出起了争执,不听冯胜劝阻,竟拔剑砍伤了纳哈出,害得纳哈出的部众一哄而散,彻底打乱了明军的招降计划。咱爹得知后震怒,若非你在一旁苦苦求情,说‘念及常遇春开国之功,饶他一命’,常茂哪里是被削爵流放龙州(今广西龙州)那么简单,早被直接问斩了!如今不狠狠教训他,将来他还会闯更大的祸!”
朱标瞬间没了声音,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紧。他重活一世,怎会不记得那段往事?当时他在太子府接到消息,连夜进宫求见朱元璋,磕了三个响头,才保住常茂的性命。可他看着画中常茂瑟缩的模样,又想起常婉静温柔的笑脸,心里还是软了下来:“我知道你是为他好,可……”
“可你心疼未来小舅子,对吧?” 朱槿打断他,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
见朱标不说话,他又补了句,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至于常升,你去世后的第二年,他就被处死了。具体是因什么事,你想知道吗?” 说罢,他饶有兴致地看向朱标,眼底满是 “你肯定好奇” 的神情。
朱标却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像是在驱散什么不好的回忆:“算了,你看着办吧,别打太狠就好。婉静那边,我去解释,就说…… 就说他们逃课该罚,让她别担心。”
朱槿心里偷偷发笑 —— 自己的亲弟弟被打,不见他多心疼;未来妻子的弟弟受了罚,倒急着要去解释,还特意想好了说辞。
他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大哥重活一世,怎么反倒成了 “恋爱脑”?以前那个公私分明、连朱元璋都敢劝的太子,怎么一碰到常婉静的事,就没了原则?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想不出究竟,只能暂时压下疑惑。
没等他理清思绪,大本堂里 “噼里啪啦” 的打屁股声忽然停了,像是被人按下了暂停键。紧接着,只剩下一群孩童断断续续的哭喊声,那声音带着浓浓的委屈,还有几分劫后余生的庆幸,从敞开的堂门里飘出来,在庭院里回荡。
又过了片刻,蒋瓛率先从大本堂里走出来,对着朱槿躬身行礼:“二爷,已经按照吩咐惩戒完毕。” 话音刚落,几名影卫便背着孩子陆续出来 —— 朱樉趴在影卫背上,脑袋歪着,眼睛红红的,嘴里还抽抽搭搭地哼着 “二哥坏”;朱棡咬着牙,强忍着没哭,可肩膀还是一抽一抽的,显然疼得不轻;朱棣把头扭向一边,不肯看朱槿,可眼角的泪珠却不争气地往下掉;朱橚哭得最凶,紧紧抓着影卫的衣领,嘴里喊着 “要母妃”;
常茂、常升兄弟俩更是不敢抬头,把脸埋在影卫的肩窝里,只露出通红的耳朵。
朱槿扫了他们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笑容。
朱樉、朱棡刚被影卫放下,一眼就瞥见门口立着的朱标,原本快止住的哭声瞬间又拔高了八度,连滚带爬地扑过去,捂着屁股嚎啕:“大哥!二哥他打我们屁股!疼死了……5555……”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