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臣也纷纷开口,有的称赞 “世子仁心,堪比古之圣贤”,有的感叹 “有此宝物,我大明再无粮荒之患”,还有的提议 “当将世子功绩记入史册,让后世铭记”,一时间厅内满是奉承之声,连空气都仿佛热闹了几分。
朱元璋听着百官的夸赞,嘴角微微上扬,心里却另有盘算:明日带百官去沈家庄,既能让众人亲眼见识土豆与杂交水稻的真容,断了那些质疑的声音,更能趁机探查一番 —— 那庄子守卫森严,朱槿又藏着这么大的秘密,保不齐还有其他没告诉自己的东西。
这两个 “逆子”,一个把功劳全揽了,一个躲在后面装糊涂,总得让他看看,沈家庄里到底还藏着多少 “惊喜”,免得日后再被他们蒙在鼓里。
等百官的议论稍歇,朱元璋抬手压了压,厅内瞬间安静下来。
他环视众人,声音洪亮如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明日一早,百官都随咱去标儿城外的庄子,亲眼看看这能产二十二石的土豆,还有这能亩产翻一倍的杂交水稻。让大家伙儿都开开眼,知道咱大明有这般好东西,也让天下人看看,咱朱家有能力让百姓吃饱饭!”
“喏!” 百官齐声应和,声音整齐划一,震得厅内梁柱都似有回响。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话锋忽然一转,语气放缓了些:“至于土豆和杂交水稻的推广事宜,倒急不得。涉及各州府田地丈量、种子分发,还要教农户种植之法,每一步都得妥帖,若是出了差错,反倒是误了百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户部官员,继续说道:“明日从世子庄子回来后,咱再召集群臣商议,让户部牵头,工部、刑部配合,务必把这事办得滴水不漏,不辜负标儿的一片心意,也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待。”
户部尚书连忙躬身应下:“臣等定当尽心,绝不让上位与世子失望!”
最后,朱元璋端起桌上的玉杯,杯中酒液清澈,映着烛光微微晃动。
他朝着马秀英举了举杯子,脸上露出难得的温和笑容:“今日是咱妹子的寿辰,标儿这份用心的礼物,让咱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大家伙儿也别拘谨,今日痛饮,不醉不归!”
马秀英笑着端起酒杯回应,厅内百官也纷纷端起酒杯,高声附和:“愿上位与王妃福寿安康!愿我大明国泰民安!”
一时间,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官员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先前因朱元璋盯着朱槿而略显紧张的氛围,瞬间被热闹取代。
只有朱槿,手里端着酒杯,却没敢往嘴边送。
他悄悄抬眼,飞快地瞥了朱元璋一眼,见朱元璋正与马秀英说笑,没再注意自己,才暗暗松了口气。他赶紧放下酒杯,拿起银筷夹了块土豆塞进嘴里,软糯的土豆在嘴里化开。
寿宴之上,朱元璋刚宣布完明日去城外庄子视察的决定,朱标便起身对着厅外的下人招手。
两名身着青布衫的下人快步上前,躬身听候吩咐。
朱标声音温和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把宴会上现有的四菜一汤都撤下,换成用土豆做的四道菜来,让百官们都尝尝这土豆的滋味,也好知晓它不仅能饱腹,还能做得这般可口。”
下人连忙应下,转身快步离去。
不多时,一道道热气腾腾的土豆菜肴便被端了上来,四道菜摆上桌,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百官纷纷侧目。
“诸位大人,都尝尝这土豆做的菜。” 朱标笑着抬手示意,“这土豆不仅产量高,做法也多样,日后推广开来,百姓的餐桌上也能多些滋味。”
百官闻言,纷纷拿起筷子品尝。
一时间,厅内满是称赞之声,有的说 “这土豆炖牛肉真香”,有的感叹 “酸辣土豆丝下酒正好”,原本略显严肃的寿宴,因这几盘土豆菜多了几分烟火气。
厅内土豆菜肴的香气正浓,百官围着新上的酸辣土豆丝、土豆炖鸡块赞不绝口,杯盏碰撞声与说笑声响成一片。
朱槿却端着半杯温酒,脚步轻缓地绕到朱标身侧,宽大的袍袖微微一挡,将声音压得极低,只有两人能听见:“大哥,扬州知府杨宪此人,你觉得如何?可堪大用?”
朱标正夹着一筷子土豆泥往嘴边送,闻言动作骤然一顿,银筷悬在半空。
他侧过头,眼中先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沉下目光思索片刻 —— 怎么二弟突然问起他?
朱标放下银筷,指尖轻轻蹭过瓷碗边缘,同样压低声音回道:“杨宪办事是干练,先前奏报说扬州已开垦荒田千亩,流民也归乡不少,父皇对他颇为赏识,还说要召他入京议事。你怎么突然关心起他来?”
朱槿目光落在桌角那盘还冒着热气的土豆饼上,心里却翻涌起另一番盘算:这杨宪日后能平步青云,全靠一桩欺天的谎话。
杨宪任扬州知府时,那地方明明历经战乱,田地全是碎石,百姓要么逃荒要么饿死,哪来的 “荒田千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