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方向,多尔衮采取了观望与威慑并行的策略,对新军加以克制。
清军在河南方向并未急于挺进,而是选择冷眼旁观明军与大顺军在洛阳、潼关一带展开激烈厮杀。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此刻坐山观虎斗,无疑是最为上乘的选择。
然而,为防止局势失控,多尔衮派出多铎部屯兵于卫辉(今新乡)。多铎部恰似一颗楔入的钉子,稳稳地钉在那里,对新军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令明军不敢轻易北渡黄河。
与此同时,多尔衮还上演了一出“虚情假意”的戏码。他传信给崇祯,信中写道:“愿与明共讨流寇。”表面看来,这似乎是清军欲与明朝携手并肩、共同对抗大顺的诚意之举。
实际上,多尔衮心怀叵测,他不过是妄图借助明军的力量来消耗大顺,待双方拼得元气大伤、两败俱伤之时,清军便可坐收渔翁之利,轻而易举地获取更大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扰乱局势,分化明军与大顺军的统治根基,多尔衮精心策划了一场间谍活动。他暗中派遣汉臣洪承畴秘密潜入河南,与当地士绅暗中联络勾结。洪承畴凭借着自己的智谋与影响力,在河南各地四处散布“清军欲助明剿闯”的谣言。这些谣言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民间蔓延开来,使得河南百姓人心惶惶,对新军和大顺军的统治皆产生了怀疑与动摇。这一攻心之计,虽无形却威力巨大。
—————————————————
汝宁守将袁宗第,在新军行军途中,多次发动袭击,不下十次,但均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他索性下定决心,安心筹备守城事宜,誓言要与汝宁城共存亡!
宋铁率领第一军主力,于崇祯十七年七月二十日下午,顺利抵达汝宁城下。
炮兵阵地被安置在汝宁城北的高地上,此处地势居高临下,便于发挥火炮的威力。
宋铁还特意留下五百骑兵驻守营帐内,以作应急之需;另外一千五百骑兵则部署在南阳与汝宁之间,旨在防备南阳骑兵可能发起的突袭。
中军大帐内,气氛严肃而紧张。宋铁正在有条不紊地安排明日的攻城任务。
第一军军长宋铁,神色坚毅,目光扫过在场的各位将领,做最后发言:“各将领务必按照战前计划,做好万全准备,明日黎明,准时攻城!”
喜欢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