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刘晓希家的玉米、红薯、花生...都该收获了。
除了玉米稍微种得多一些外,红薯、花生都只种了一小块地。
可即便如此,一家人也是忙了几天才全收回家。
现代时空,刘晓希家在农忙,其他朝代的人们也在忙着秋收。
今年祖辈们的秋收任务还是很重的。
从后世来的种子,从种下的那天起,就被大家伙盼着了,如今是能彻底检验成果的时候,老祖宗们半点马虎不得。
从先秦一直到民国,从朝廷到民间,都在忙着抢收。
很多在外的走卒贩夫,家里有地的,也赶紧归家来一起忙活。
趁着天气好,粮食要早点收回家,免得误了秋收。
地里的农人们,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就没有一个闲人。
孩童们年纪小,干不来体力活,大人们就让这些娃娃去摘辣椒,红彤彤的辣椒总是容易摘的。
隔壁的地里,扎着冲天炮的小娃大声的提醒小伙伴,“狗蛋,你小心点,别用摘辣椒的手揉眼睛,会痛。”
狗蛋背着小背篓,双手不停的将辣椒从枝头摘下,他远远看了栓子一眼,回答,“栓子,你们家辣椒真多啊,肯定要摘好久。”
栓子说,“那不碍事,我爹说了,等辣椒摘完,就带我去县里买糖人。”
另一片地里的小孩也骄傲的说,“我爹说,以后多种粮食,卖了钱送我去念书...”
......
姑娘、半大少年们就忙着去掰玉米,金灿灿的玉米一筐又一筐送回家,院子里堆的满满当当,霎是喜人。
看着这么多粮食,没人喊累。
“晚上让娘做玉米饼吃。”
“做玉米碴子粥也不错,暖胃。”
……
壮劳力的长辈们则是去红薯地里刨红薯,不光要费点劲儿,还有挖红薯技巧,不然一锄头下去挖坏了。
种得有小麦、水稻的人家,任务量就更多了。
当然,也有人家是打算一种一种的收回家来。
年纪大的老人们,要么就在家做饭,要么帮忙去地里送送水什么的,脸上都泛着笑意。
“娃们,来来,都喝点水歇歇,水里加了糖哩,甜甜嘴。”
“太爷,你赶紧歇歇,咱不累。”
“对,爹啊,现在是趁着天气好,粮食收回家才能放心。”
“诶,阿爷,你让阿奶中午别忙着做饷饭了,我们一会儿在地里烧堆火,烧红薯吃,就不来回耽误事儿。”
“行行行,那我让老婆子煮面条,晚上吃点营养的...”
......
总之啊,这一刻,没一个人是闲的住的。
里正、村长们早早就拿纸笔等着了,就等家家户户的粮食收上来,登记产量上报官府。
在靠近县城的村子,县太爷也坐不住,带着衙役们就出城巡视秋收了。
刚被分配到地方上当县令的青年,还亲自下地去忙了一番,泥巴弄脏了裤角也不在意。
“这后世的种子真好,今年,百姓们能吃饱饭了吧。”
陪同的里正恭敬的回答,“是,有了那么多粮食,家家户户都能过个好年了,吃一年也没问题。”
“大丰收啊,老朽活了半辈子,第一次见到亩产千斤的场面。”
族长说着说着,情到深处不免激动落泪。
......
历朝历代的农官们,也纷纷带着任务在试验地打转。
当一亩亩玉米、红薯被收上来,大家嘴角的笑就没落下过。
扶苏是代表他父皇来负责秋收事宜。
这段时间一直在试验地查看情况,直到钦天监选了一个好天气,这才开始秋收。
随着一亩地的红薯全部收获上来,当称重的小吏报出最终数字,现场一阵阵惊呼声响起。
有官员当场还不敢相信的捏了把大腿,“一亩地竟然能产五千多斤,真不是做梦吧。”
最后又重新称重了两遍,数量没错。
同时,其他地里的红薯也都收上来称重,数量并没有多大差距。
这下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大司农拿起一个红薯,小心翼翼的摸着,又哭又笑,“红薯真是个好东西啊,产量那么高...”
官员们都笑容满面,“今年,黔首们家家户户都种了很多,不会饿肚子了。”
“我家庄子里也种了,等回去就安排人收红薯。”
“红薯的产量都那么高,玉米又能达到多少啊?”
......
扶苏对这个结果也很惊喜,已经迫不及待要去看看玉米的产量了。
“这里就留一部分人,其他人随我去玉米地吧。”
陈平跟在旁边,傻笑比划,“竟然那么多,想来我家的红薯也不少。”
刘季颔首,他爹和二哥在老家,想来也正忙着收红薯吧。
他还真猜错了,千里外的沛县,刘太公闲不住,跟着儿子下地掰玉米。
每掰下一个玉米,个大又饱满,让他乐得笑开了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