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想没想过逃跑吗?}
一看这个话题,朱由检心里咯噔了一声。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历史上还想跑路?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瞅了眼主子变来变去的脸色,不知如何安慰,万一真有这事,那自己再安慰的话,不就是火上浇油了吗?
明末臣民也面面相觑,这事都没发生,他们并不清楚。
朱元璋强压下想发火的冲动。
朱棣脸色不变,事情的始末他都还不清楚,现在生气太早了点。
各朝代的议论声很大。
毕竟如果崇祯帝真的想过逃跑,而不是慷慨赴死,各朝人士自然有负面评价。
乾隆明晃晃的嗤了一声。
清朝的君臣对这个史实,多数都比较了解。
{很多人提到明朝,都会说君王死社稷。
也有人问,崇祯真的没想过逃跑吗?
这个就要根据史料记载来看了。
根据《甲申传信录》中的记载:
李自成攻破了京师,外城沦陷。
身边太监就劝朱由检赶紧逃。
晚上19:00—21:00,朱由检招来妹夫巩永固、刘文炳,让他们带着家丁护驾。
这两人说,按照祖制不得拥有家丁。
然后,朱由检就把三个儿子(太子、定王、永王)托付了出去,让他们赶紧逃。
接着朱由检和嫔妃们举行了最后的宴会。
喝了酒,让她们自尽...}
各朝人士叹息,这事大家此前就知道了。
历代王朝的妃嫔公主们,心中充满了同情。
`李丽质小脸紧绷,“她们太可怜了,其实也是有机会可以逃出去的。”
长孙皇后闻言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唉,逃出去也没办法,她们身在那个乱世,又是女流之辈,哪怕成功出逃,没人护着只怕也是危险重重。”
见女儿还是不开心,长孙皇后又说:“作为前朝的皇妃公主,若是落到新朝手里,想想长平公主,也是傀儡一个。”
李丽质抿着嘴,还是不服,“那萧皇后呢,她如今不也过得好好的?”
“因为萧皇后遇到的是你父皇啊。”
......
洪武年间
马皇后擦了擦眼泪,哽咽道:“这些孩子,太苦了。”
锦儿安慰她,“娘娘,往好处想,这一世她们大概率会避开这个悲剧。”
看着大明的覆灭,本来难受的朱元璋,听了这话,心里也宽了。
“哼,有了光幕的提醒,若这辈子朱由检还重蹈覆辙,咱可不会放过他小子。”
马皇后想了想也对,“这次肯定不一样了。”
太子府上
朱标和常氏也在聊着。
夫妻俩经历过大明的建立,瞧着祂将走向灭亡,心里也不得劲。
朱标有些叹息,“朱由检要是不傻,这一世肯定不会烂成这样。”
永乐年间
朱棣虽然气愤朱由检不成器,但更多的怒火还是对准了女真。
“老大,咱这一次一定要亲自出兵,你不能拦我。”
他要将对大明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中。
“知道了爹。”朱高炽闷声回答。
他早就知道的,以老头子的性子,出兵是早晚的事情,就是他要想办法搞军费,头疼。
崇祯年间
后宫的气氛无比的压抑。
哪怕再次看到这个消息,周皇后她们都想哭。
朱由检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所以历史上,自己到底有没有考虑逃跑?
{…将后宫解决后,在三更天(23:00—1:00),朱由检来到王承恩住处,换上了太监衣服,带着一群太监去了齐化门,即朝阳门。
门不开,又去了崇文门、还不开,就去了正阳门。
结果守门的看深更半夜有一群人冲过来,以为是细作,就放炮轰。
朱由检急得大喊自己是皇帝。
不过这话守卫不信,你穿个太监衣服,说自己是皇帝,谁会信?
万幸的是炮里忘记装炮弹了。
出不去,朱由检带着王承恩回了宫。
等换好衣服,五更天了,据说他亲自撞钟召集百官,却没一个来。
最终在煤山自缢}
看到这里,各朝人士面面相觑。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很多人其实诧异的点在于竟然没有大臣前来,这君臣关系到底是恶劣成什么样了?
而且虽然惊讶于朱由检想逃跑,但大部分人倒是没说什么,只是觉得他逃跑的技术实在太差。
大娘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感慨,“也是这明末皇帝运气好,要是炮弹真装上了,那他只怕要殒命。”
读书人们也在议论,“他要是早点跑的话,只怕早就逃出去了,反正只要出的去,就有机会重来。”
士兵们也在说,“他想跑就应该早点做决定,如今兵临城下才想着跑,结果出又出不去,晚了。”
......
各朝君王们也是什么态度都有。
像秦皇汉武这些皇帝,眼里的嫌弃真是蛮明显的。
刘邦摸摸胡子,突然感觉自己的逃命技术很不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