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古树吃瓜,糖豆换欢喜
1975年的春末,日头刚爬过东山头,金色的光洒在靠山屯的土路上,把路边的野草都照得发亮。林晓丫揣着兜里刚摸的两颗野草莓,颠颠地往村东头的大古槐树下跑,小短腿倒腾得飞快,扎着的两个小辫子在后脑勺甩来甩去,沾满了草屑也不管。
“丫蛋儿!跑啥呢?慢点儿别摔着!” 村口晒着咸菜的王奶奶扯着嗓子喊,手里的木瓢还在咸菜缸里搅和。
林晓丫头也不回,脆生生地喊:“王奶奶!大槐树下有人吵吵呢!俺去看看!”
“这瓜娃子,哪儿有热闹哪儿钻!” 王奶奶笑着摇摇头,嘴里念叨着,眼睛却也忍不住往大槐树的方向瞟了瞟——靠山屯就这点好,没啥新鲜事儿,谁家拌个嘴、吵个架,都能凑出半村人的热闹,林晓丫这丫头,更是个中好手,比村里的长舌妇还灵便,哪儿有动静都落不下她。
林晓丫今年五岁,刚过了生日,家里去年冬天分的家。爹林老实是家里老二,上面有个大哥林老大,下面有个妹妹林招娣。分家时,老宅子归了大哥,林老实带着媳妇王秀兰、十二岁的大儿子林建国、八岁的二儿子林卫东,还有刚五岁的林晓丫,搬到了村西头的新土房,院里还搭了个简单的棚子当厨房。
虽说分家时没分到多少家当,就两口锅、几个碗,还有二亩薄田,但王秀兰是个能干的,林老实也肯下力气,日子倒也能过下去。就是家里的三个孩子,没一个让人省心的:大哥林建国十二岁,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上着小学四年级,放学就带着弟弟们上山捉兔子、下河摸鱼,有时候还能摸回几条泥鳅,让王秀兰炖个汤,给孩子们补补;二哥林卫东八岁,皮得像个猴儿,胆儿大,啥都敢尝试,爬树掏鸟窝、摸田埂上的蛇,就没有他不敢干的;林晓丫虽是个丫头,却一点儿不文静,跟着两个哥哥疯跑,上山能摘野果,下河能摸螺蛳,比小子还野,尤其是爱凑热闹,村里不管谁家有事儿,她准是第一个赶到的。
还有个张山歌,是林晓丫的堂哥,他爹是林老实的堂弟,比林晓丫大一岁多,今年六岁半,也跟他们一伙儿,四个半大孩子凑在一起,靠山屯就没安生过。
“晓丫!等等俺!” 身后传来张山歌的喊声,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手里还攥着个刚摘的野山楂,“俺娘说,张婶跟她婆婆吵起来了!就因为昨儿晚上的鸡蛋!”
“啥?鸡蛋?” 林晓丫眼睛一亮,跑得更快了。在这缺衣少食的年代,一个鸡蛋可是金贵东西,谁家要是为了鸡蛋吵架,那瓜可不小!
大古槐树下已经围了不少人,里三层外三层,叽叽喳喳的。林晓丫人小,挤不进去,就往旁边的土坡上爬,张山歌也跟着往上爬,两个小不点趴在土坡上,正好能看清里面的情况。
只见张婶叉着腰,脸红脖子粗地喊:“娘!您凭良心说!昨儿晚上那鸡蛋,是不是您偷偷给老大媳妇了?俺都看见了!您当俺瞎呢?”
张婶的婆婆,李老太坐在门槛上,手里纳着鞋底,慢悠悠地说:“你看见了?你看见啥了?那鸡蛋是俺给俺大孙子补身子的,他上学累,吃个鸡蛋咋了?你咋就这么计较?”
“计较?” 张婶急了,往前凑了两步,“娘!这家里的鸡是俺喂的,下的蛋凭啥就给老大媳妇?俺家小三也长身子呢!也没见您给个鸡蛋补补!您就是偏心!偏心老大一家!”
“俺偏心?” 李老太把鞋底往腿上一拍,也来了气,“当初分家,你要了那两头肥猪,老大啥都没要,俺给老大媳妇个鸡蛋怎么了?你至于这么闹吗?让全村人看笑话!”
“俺闹?是您先不讲理!” 张婶说着,眼圈就红了,“俺天天起早贪黑喂鸡、种地,到头来连个鸡蛋都捞不着,凭啥呀?今天您要是不给俺个说法,俺就不起来了!” 说着,她就往地上坐,要撒泼的架势。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张婶也不容易,喂鸡确实辛苦”“李老太也偏心,老大媳妇天天在家闲着,还能得鸡蛋”“就是,都是儿媳妇,咋能这么不一样呢”。
林晓丫看得津津有味,嘴里还小声跟张山歌嘀咕:“张婶哭了!你说李老太会给她鸡蛋不?”
张山歌啃了口野山楂,酸得眯起眼睛:“俺觉得不会!李老太最疼老大了!”
两人正说着,林晓丫的脑子里突然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像是小铃铛在晃:【叮!检测到宿主正在围观‘婆媳争鸡蛋’大戏,吃瓜系统正式绑定!】
林晓丫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摸了摸脑袋:“谁?谁在说话?”
张山歌一脸茫然:“啥?没人说话呀!晓丫,你咋了?”
【宿主你好呀!我是吃瓜系统,专门带你吃瓜看热闹,只要你围观别人的矛盾、争吵、八卦,就能得到福利哦!】 那个声音又响了起来,只有林晓丫能听见。
“系统?啥是系统?” 林晓丫在心里嘀咕,她没上过学,也听不懂这么洋气的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年代穿书之吃瓜群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年代穿书之吃瓜群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