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话再次回响在耳边:“……顺应天时……”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湿漉漉、沉甸甸的泥土,任由那冰凉的触感从指缝间流逝。
“我错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在雨声中几乎微不可闻,却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我只知雷之威,却忘了土之性;只想着抗天,却忘了顺天。”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不再迷茫,而是变得清澈而坚定。他大步走回草棚,对着一众垂头丧气的工人和闻讯赶来的长老们,朗声说道:
“震遂泥,天意暂阻!”
众人愕然抬头,看向他。
“看看这泥沼!看看这沉陷的石基!”震雷的声音穿透雨幕,“这不是失败,这是上天在用另一种方式警示我们!它在告诉我们,时机未到!根基未固!强建则塔倾!”
他指向那片泥泞:“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强行继续,更不是放弃!而是当待泥干!顺应这天意,积蓄力量,做好准备!”
他不再将人力浪费在无法进行的垒砌上,而是做出了新的部署:一部分人开挖更深的排水沟渠,将地基内的积水引导出去;另一部分人收集干燥的柴草,在天气偶尔放晴的间隙,铺在泥地上,尽力吸收水分,晾晒地基;还有一部分人,则继续开采石料,但不再追求速度,而是精益求精地打磨每一块石料的棱角,研究更稳固的垒砌方法。
这个过程,比热火朝天地建设更加枯燥,更加考验耐心。日复一日,与泥泞和雨水为伍,进展缓慢得几乎肉眼难见。但震雷身先士卒,始终与工人们在一起。他的平静和笃定,渐渐感染了众人。人们不再抱怨,而是默默地疏通、晾晒、打磨……他们开始明白,真正的稳固,来自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来自于看似“停滞”时期的扎实准备。
秋去冬来,寒风取代了秋雨,大地开始封冻。湿滑的泥沼,在低温下渐渐变得坚硬。
冬去春来,温暖的阳光和干燥的春风,终于彻底驱散了地底的湿气。曾经吞噬石墙的泥沼,变成了坚实、平整、甚至因为之前的反复晾晒和处理而变得更加密实的地基。
当震雷再次站在这片土地上,用力踩踏,感受着脚下传来的坚实反馈时,他知道,时机到了。
重新开工的命令下达。这一次,没有了最初的狂热,却多了一份沉稳与笃信。巨大的石材被稳稳地安放在无比稳固的地基上,严丝合缝。曾经困扰工程的“泥”,此刻已化为“坚土”。
三个月后,一座巍峨的避雷石塔,如同沉默的巨人,屹立在风鸣丘之东。它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岩石本身的厚重与坚固,直指苍穹。
就在石塔建成后的第一场夏季雷暴中,一道刺目的闪电,如同被磁石吸引,精准地劈在了石塔顶端的避雷石上!电光火石间,雷霆之力顺着石塔特殊的结构被导向大地,除了塔顶留下一片焦黑,石塔本身岿然不动,其下的部落营地,更是安然无恙。
族人们冲出屋外,看着那傲立雷光中的石塔,发出了震天的欢呼!这欢呼,不仅是为了安全,更是为了他们共同经历的这场从“陷落”到“屹立”的洗礼。
震雷仰望着石塔,心中澄明。此次之困,让他学会顺应天时,避其锋芒。 他真正理解了,有时,看似陷入绝境的“停滞”(遂泥),并非终点,而是大自然给予的、让我们审视自身、夯实基础、等待最佳时机的宝贵馈赠。
讲述了震雷为求部落长治久安,雄心勃勃地启动避雷石塔工程,却因连绵秋雨导致工地沦为泥沼,石材沉陷,工程彻底停滞(震遂泥)。面对族人的沮丧与质疑,震雷亲身体悟后,认识到这是“天意暂阻”,强行推进只会导致失败(强建则塔倾)。他果断放弃冒进,转而带领族人疏通排水、耐心晾晒地基(当待泥干),夯实基础。历经一冬一春的等待与准备,待地基稳固后重新开工,最终成功建成坚固石塔,并在雷暴中验证其效。这深刻阐释了震卦九四爻辞的智慧:当行动受挫、陷入困境时,如同雷霆之力陷入泥潭,难以施展。此时最需要的不是蛮干硬闯,而是保持耐心,顺应客观条件,主动为重启创造条件。暂时的“停滞”很可能是为了更深层的“稳固”,善于等待和准备,方能化解困境,奠定长远的成功基础。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